不管是國內外的股票市場,也不管是什麼樣的股票,隻要交易時間一長,就會在其K線圖上形成各種各樣不同的技術圖形。投資者為了在風險極高的股市中生存發展下去,努力地對各種各樣的技術圖形進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投資者發現,一旦相同或相似的技術圖形出現後,其往後的走勢幾乎如出一轍。實踐證明,技術圖形在投資者買賣股票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投資者就是靠技術圖形這一分析方法抓住了大黑馬,也有投資者因對技術圖形不精通而終成了股市上的輸家。在股市實戰中,形態分析是一種重要的技術分析手段。
本書將常用的19種技術圖形,根據各自的特征、性質和作用進行了係統歸類,並把它們分別放於不同的工具箱中。這些工具箱主要有:屬於底部轉勢的技術圖形、屬於頂部轉勢的技術圖形、屬於向上突破居多的整理形態、屬於向下突破居多的整理形態、屬於上下突破兩難的整理形態以及各種各樣的缺口圖形。這些工具箱可以幫助投資者在股市操作中進行速查、核對,也可以幫助初學者作為入門的學習向導。
在下麵的內容中,我們會對股票走勢形態逐一分析,希望能夠對廣大投資者提供有用的投資參考。
1.底部轉勢的技術圖形
底部轉勢的技術圖形主要包括:頭肩底、雙底(W底)、圓底、V形底、潛伏底五種形態。為了方便廣大投資者熟知參考,現總結如下。
底部轉勢的技術圖形
技術圖形圖形名稱和基本特征頭肩底:
大多出現在熊市末期。一頭兩肩一頸線,三個低點兩高點。左肩和右肩的兩個低點基本處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但頭部的低點明顯低於左右肩,且較尖。兩次反彈高點基本相同,可連線成頸線。頸線可以有一定的傾斜度。成交量的變化上會出現下跌時無量,上漲時有量。突破頸線時成交量顯著放大。突破後會出現兩種情況。如突破後縮量回抽頸線附近,然後再上漲,可確認向上突破有效。整個構築周期需大於1個月。後市看漲雙底(W底):
大多出現在熊市末期。股價兩次探底構築兩個低點。第一個低點後的反彈幅度一股為10%,第二個低點與第一個低點位置基本相同。第一低點成交量較大、觸底回升時也大;第二低點成交量異常沉悶,左尖右圓是必要條件。第一低點與第二低點之間間隔應大於1個月。第二次上衝時有不少主動性買盤介入,突破頸線時成交量會明顯放大。股價在突破頸線後,可能會縮量回抽頸線附近,然後再上漲,從而確認向上突破有效。後市看漲圓底:
大多出現在熊市末期。股價從急速下跌轉為緩慢下跌,底部的波動幅度極小,築底的時間較長,有時長達5個月以上,形成一個圓弧形。隨後股價緩慢爬升,逐漸加速,成交量隨之逐漸遞增,有主力持續吸籌的可能。之後就是巨量向上突破阻力線。在大盤和大盤股中出現概率較高。
技術圖形圖形名稱和基本特征V形底:
出現在下跌趨勢中。股價先是連續快速大幅暴跌,市場極度恐慌,然後突然形成單日或雙日尖型大反轉,並伴有較大的成交量,之後連續快速大幅暴漲,出現戲劇性的回升。V形是極端異常的走勢,在熊市或瘋熊市中出現概率極高潛伏底:
出現在下跌趨勢末期。股價長期在一個極狹窄的範圍內做小幅橫向波動,成交量上呈現不溫不火的局麵,隨後放量突破上檔壓力線大幅上揚。後市看漲。潛伏底是股價上升潛力最大的一種底部形態。股市中的諺語“橫有多長,豎有多高”說的就是潛伏底。
2.頂部轉勢的技術圖形
底部轉勢的技術圖形主要包括:頭肩頂、雙頂(M頂)、圓頂、倒V形頂四種形態。為了方便廣大投資者熟知參考,現總結如下。
技術圖形圖形名稱和基本特征頭肩頂:
大多出現在牛市末期。一頭兩肩一頸線,三個高點兩低點。左肩和右肩的兩個高點基本處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但頭部的高點明顯高於左右肩,且較尖。兩次回落低點基本相同,可連線成頸線。頸線可以有一定的傾斜度。成交量上無明顯規則。突破頸線時成交量不一定放量。突破後會出現兩種情況。如突破後回抽頸線附近,然後再下跌,可確認向下突破有效。整個構築周期需大於1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