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人祖王審知
在福州市鼓樓區華林路與六一北路交叉口處,矗立著一座漢白玉塑像。塑像人物身跨一匹高頭大馬,一手迎風揮起,一手緊握寶劍,器宇軒昂,威風凜凜,他就是被後世稱為“八閩人祖”、“開閩聖王”的閩王王審知。王審知,字信通,又字祥卿,因行軍作戰時好騎白馬,又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三,故號白馬三郎,河南光州固始(今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人。
唐朝末年,社會黑暗、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運動風氣雲湧。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王審知兄弟三人投奔王緒起義軍,並追隨起義軍入閩。因王緒生性多疑,經常濫殺無辜,軍中人人自危,後軍中發生兵變,王緒被殺,後眾將士力推王審知為帥,王審知將帥位恭讓與長兄王潮。次年,王潮攻占泉州,王氏兄弟三人以泉州做為大本營,開始計劃統一福建。當時在福州人福建觀察使的陳岩迫於形勢,不得不承認王氏兄弟並上疏朝廷委任王潮為泉州刺史。
景福元年(892年),王審知奉王潮之命攻下福州,王潮任福建觀察使,王審知為觀察副使。王氏兄弟攻占福州後,汀州鍾全慕、建州徐歸範以及山區、沿海等處的散兵遊勇均聞風相繼歸順,全閩統一。坤寧四年(897年),王潮去世,王審知繼位,後又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為琅琊郡王。
唐王朝滅亡後,王審知向後梁進表納貢。後梁開平三年(909年),王審知授中書令、福州大都督府長史,後又被封為閩王。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審知病逝,初諡忠懿王,廟號太祖,後改諡昭武孝皇帝,歸葬福州北郊蓮花峰。
王審知在位時間先後29年,加上王潮,王氏兄弟總共治閩33年。33年間,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福建卻贏得了難得的發展機會,可以稱得上“時和年豐,家給人足”,經濟發展水平逐漸趕上了中原地區。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王氏兄弟,尤其是王審知的治國政策。
王審知“寧為開門節度使,不作閉門天子”,他向朱溫稱臣納貢,並與南漢、吳越等周邊地方割據勢力聯姻修好,為福建的發展贏得了一個較為良好的外部環境;王審知整頓吏治,任人唯賢,例如重用執法嚴明的賈鬱,有效遏製了腐敗勢力的滋長一時歸者甚眾,除此之外,王審知還大量重用福建本土的重要人物,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王審知重視教育,在各地興辦學堂,大量培養人才;王審知“輕徭薄賦,與民生息”,帶頭墾荒,擴大耕地麵積;王審知重視水利、外貿,他親自主持疏浚西湖、開辟福州外港——甘棠港,使福州成為東南沿海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之一;為了加強福州防備力量,王審知兩度擴大福州城池,首先唐天複元年(901年),在小城外修築城牆,稱為“羅城”,後又於後梁開平元年(907年)築南北夾城,謂之“南北月城”,麵積比舊城擴大七倍多;王審知大興佛教,優待僧人,其在位期間,共興建和修佛了佛寺200多座,佛塔6座,可以說當時的福建在全國都是有名的佛教聖地。
收攏人心,以閩人治閩;輕徭薄賦,重視民生;發展宗教,安撫民眾。這就是王審知的三管齊下治閩國。紛亂的五代十國時期,福建在夾縫中飛速發展,王審知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