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名肴佛跳牆
“民以食為天”,中國是一個飲食文化大國,在曆史的長河中沉澱積累出了各具特色的烹飪技術,其中比較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有:魯、川、粵、閩、蘇、浙、湘、徽等菜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係”。
一個菜係的形成和發展,與當地悠久的曆史、特殊的地理環境、獨到的烹飪技術是密不可分的。福建地處祖國東南沿海,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終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沿海地區,淺海灘塗遼闊,海洋資源豐富;山區地帶古木參天,竹林遍野,大小江河縱橫交錯,山珍野味遍地都是;平原地區更是瓜果滿園、稻穀飄香。
所以,閩菜是以烹製山珍海味而著稱。閩菜以福州菜為代表,注重清淡,強調色美味鮮,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獨樹一幟。有人曾經這樣比喻:川、湘菜就像才華橫溢的名士;蘇、浙菜好比端莊秀麗的小家碧玉;魯、皖菜猶如樸實憨厚的北方大漢;粵、閩菜則若風流倜儻的富家公子。
“佛跳牆”是閩菜中的首席名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相傳,“佛跳牆”本來不叫“佛跳牆”。清朝末年,當時福州的一名官員,在自己家裏設宴招待福建布政使周蓮。這位官員的夫人是浙江紹興人,也是一位烹飪高手。她把雞鴨、豬肉、羊肉以及海鮮等十多種原料、輔料一起裝入紹興酒壇內煨製而成,取名為“福壽全”。上桌後,香氣四溢,周蓮品嚐之後更是讚不絕口。回去之後,周蓮要求家廚鄭春發仿做。
後來,鄭春發離開周蓮,自己開了一家叫“聚春園”的菜館,開張之日就以“福壽全”名滿榕城。自從“福壽全”成為“聚春園”鎮店之寶之後,到店裏來品嚐美味佳肴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一次,一位秀才詩興大發,當場作詩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意思是說,這道菜肴實在是太香了,不僅飄到了左鄰右舍家裏,甚至連寺廟裏的佛祖都聞到了,忍受不了美味的誘惑,急忙跳牆進來品嚐。於是,“福壽全”便改名為“佛跳牆”。也有人說,在福州方言中“福壽全”的發音與“佛跳牆”相似,久而久之,便被“佛跳牆”取而代之了。
“佛跳牆”是將十幾種原料放在一個壇子裏一起煨製,所以菜裏既有各種原料的味道,又不失本身的特色。吃起來,柔潤可口,濃香嫩滑,雖葷卻不膩;各種原料互相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重要的是,“佛跳牆”的營養價值極高,具有益氣補血、清肺補虛之功效。
一百多年來,佛跳牆始終活躍在世界餐飲舞台上,成為中國最出名的特色菜之一。在異國他鄉的中餐廳裏,你一定會發現“佛跳牆”,因為,“佛跳牆”有“家”的味道。“佛跳牆”曾經出現在接待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美國總統裏根、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等國家元首的國宴上,並且深受歡迎。1993年10月舉行的全國第三屆烹飪大賽上,“佛跳牆”光榮地摘得金獎。
“佛跳牆”是閩菜的優秀代表,是福建地域文化的象征,更是福建人民奉獻給世界人民的一道“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