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先驅李寶焌(1 / 1)

航空先驅李寶焌

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空中飛行,拉開了人類航空史的序幕。1909年9月21日,旅美華僑馮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駕駛自行研製的飛機,完成了中國人的第一次試飛,標誌著中國航空事業的開始。那麼,在中國自己的國土上自製飛機的人又是誰呢?他就是福建永安人——中國航空先驅李寶焌。

李寶焌,字餛甫,乳名漢佬,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出生於永安洋佘(今永安貢川)一個商紳之家。貢川李家是遠近聞名的筍業巨商,受當時新潮思想的影響,較為開明。十七歲那年,李寶焌跟隨哥哥李寶鏞到福州全閩師範學堂(今福建師範大學前身)求學,三年之後順利畢業。因為成績優異,李寶焌與同鄉劉佐成一起被清政府選送赴日公費留學。李寶焌入日本同文、宏文兩書院,劉佐成入日本工兵航校,後兩人又同時被著名的日本早稻田大學錄取,主攻飛行技術。

留日期間,目睹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立誌報國的李寶焌、劉佐成加入了中國同盟會,進行秘密的革命活動。宣統二年(1910年),李寶焌和劉佐成合作在日本《朝日新聞》上發表了不少飛機研究論文,後又一起在日本研製飛機,因條件限製無法試飛。清政府駐日公使將此事電告回國,同年八月,攝政王府電召兩人回國研製飛機。

李寶焌和劉佐成回國後,清政府撥款在南苑建造機場,又從日本買來飛機部件,兩人開始研製飛機。期間,李寶焌在《東方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研究飛行機》報告的論文,該論文為中國國內第一篇航空論文,在當時世界航空界引起了巨大反響,直到今日航空界對其評價仍然很高。我國著名航空史學家厲汝燕就曾在其論文《世界航空之進化》中說道:“飛行研究家李寶焌著的《研究飛行機報告》是我國的第一篇航空論文。”

宣統三年六月,李、劉終於合作研製成功了國內第一架飛機,但是因為發動機故障,試飛沒能成功。於是兩人又以維修飛機為由,南下上海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反清鬥爭中去了。

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先生曾電召李寶焌到南京擔任飛行營長。李寶焌一邊給學員上課,一邊和劉佐成繼續研製飛機,終於於1912年3月在南京試飛成功,為中國航空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正當李寶焌和劉佐成正準備著手建立中國第一支空軍之時,孫中山先生辭去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職務,南京國民政府無法繼續支持李寶焌的航空事業。萬般無奈之下,李寶焌隻得前往上海尋找筍幹行總經理沙縣人章慶候,以家產作為抵押讓其幫助籌措資金。

回到南京後的李寶焌繼續刻苦鑽研航空技術,可是本來就身體虛弱的李寶焌一邊是艱苦的科研工作,一邊是巨大的資金壓力,很快李寶焌染上了惡性痢疾,終因醫治無效於1912年10月6日病逝於南京,年僅25歲。一代航空先驅就這樣帶著未了的心願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不得不讓人扼腕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