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技術指標分析(3)(1 / 3)

EP:極點價,若是看漲一段期間,則EP為這段期間的最高價,若是看跌一段時間,則EP為這段期間的最低價;

EP(n—1):第(n—1)日的極點價。

(5)加速因子第一次取0.02,假若第一天的最高價比前一天的最高價還高,則加速因子增加0.02,若無新高則加速因子沿用前一天的數值,但加速因子最高不能超過0.2。反之,下跌也以此類推。

(6)若是看漲期間,計算出某日的SAR比當日或前一日的最低價高,則應以當日或前一日的最低價為某日之SAR;若是看跌期間,計算某日之SAR比當日或前一日的最高價低,則應以當日或前一日的最高價為某日的SAR。

2.運用原則

買賣的進出時機是價位穿過SAR時,也就是向下跌破SAR便賣出,向上越過SAR就買進。

3.評價

(1)操作簡單,買賣點明確,出現信號即可進行;

(2)SAR與實際價格,時間長短有密切關係,可適應不同型態股價之波動特性。

(3)計算與繪圖較複雜;

(4)盤局中,經常交替出現信號,失誤率高。

例圖:

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TRIX)

TRIX(Triple Exponentially Smoothed Moving Average),長線操作時采用本指標的信號,可以過濾掉一些短期波動的幹擾,避免交易次數過於頻繁,造成部分無利潤的買賣和手續費的損失。本指標是一項超長周期的指標,長時間按照本指標信號交易,獲利百分比大於損失百分比,利潤相當可觀。

1.計算公式

(1)將每天的收盤價計算成12天的EXPMA(指數平均數),則每天都可以產生一個指數平均值,稱為AX值。

(2)從第13天開始,將AX值計算成12天的EXPMA,則從第13天以後,每天都可以產生一個雙重指數平均值,稱為BX值。

(3)從第25天開始,將BX值計算成12天的EXPMA,則從第25天以後,每天都可以產生一個三重指數平均值,稱為TRIX。

(4)從第33天開始,將TRIX值計算成9天的移動平均值,則從第33天以後,每天都可以產生一個TRIX的移動平均值,稱為TMA。

(5)此時,你的計算表上第33天以後,每天都會記錄一個TRIX數值和一個TMA數值,分別連接每天的數據,TRIX以實線而TMA以虛線畫出。

注意:(1)、(2)、(3)計算步驟是以指數平均的方式計算的,(4)步驟是以移動平均的方式計算的,兩者之間不可混淆。

2.運用原則

(1)打算進行長期控盤或投資時,趨向類指標中以TRIX最適合。

(2)TRIX由下向上交叉TMA時,買進。

(3)TRIX由上向下交叉TMA時,賣出。

例圖:

布林線(BOLL)

布林線(BOLLinger)是通過計算股價的標準方差,再求取股價的信賴區間得到的支撐壓力線。分為上軌、中軌、下軌三條線,上軌為壓力線、下軌為支撐線,中軌也就是計算公式所采用的參數,一般為20日股價的平均線。

布林線運用原則如下:

(1)經過數波下跌後,隨後常會轉為較長時間的窄幅整理,這時我們發現布林線的上限和下限空間極小愈來愈窄,愈來愈近。盤中顯示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差價極小,短線沒有獲利空間,盤中交易不活躍,成交量稀少,投資者要密切注意此種縮口情況,因為一輪大行情可能正在醞釀中,一旦成交量增大,股價上升,布林線開口擴大,上升行情宣告開始。

(2)如布林線在高位開口極度縮小,一旦股價向下破位,布林線開口放大,一輪跌勢將不可避免。

(3)將布林線和其他指標配合使用效果會更好,如成交量,KDJ指標等。

(4)使用布林線要注意判明是在常態區還是非常態區,在常態區可以在上軌賣出,下軌買入;在非常態區按其他原則買賣。

(5)買入信號組合:價格不斷觸及上軌且擺動指標為正。賣出信號組合:價格不斷觸及下軌且擺動指標為負。

例圖:

瀑布線

瀑布線是非線性移動平均線的組合形式。它分別代表著不同時間周期的股價運動狀況,是及早反映股票的形態反轉,把握股價運動趨勢的好方法。它是K線綁定指標,適合於各種分析周期。瀑布線的典型形態特征是:六條線段由彙聚到發散、到極度發散,再由極度發散到彙聚,形象揭示股票形態的反轉過程。瀑布線是歐美國家20世紀90年代初,廣泛應用於金融分析領域中的判斷股價運行趨勢的主要分析方法,並因此線由彙聚向下發散時呈瀑布狀而得名。

1.瀑布線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