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可靠的底部形態就是雙底。在選股的時候,在實戰中運用最多的也就是這種圖形。雙底形成的時間比圓弧底短一些,但它常常也具有相當強的攻擊性。
一個完整的雙底包括兩次探底的全過程。也是反映出買賣雙方力量的消長變化。在市場上實際走勢中,形成圓弧底的機會較少些,反而形成雙底的機會較多些。因為市場參與者往往難以忍耐股價多次探底,當股價第二次回落時而無法再創新低的時候,投資者大多開始補倉介入了。
每次股價從高水平回落,到某個位置自然而然地發生反彈之後,這個低點就成為了一個有用的參考點。市場上許多人都立即將股價是否再次跌破此點當成一個重要的入市標準。同時,股價探底反彈一般也不會在一次完成。股價反彈之時大可不必立即去追高。一般來講,小幅反彈之後股價會再次回落到接近上次低點的水平。這時應該仔細觀察盤麵,看看接近上次低點之後的拋壓情況如何,接盤的情況如何。最佳的雙底應是這樣,即股價第二次下探時成交量迅速萎縮,顯示出無法下跌或者說沒有人肯輕易拋出手中股碼的局麵。事情發展到這個階段,雙底形態可以說成功了一半。
那麼另一半決定於什麼呢?決定於有沒有新的買入力量願意在這個價位上接貨,即有沒有主動性買盤的介入。一般來講,股價在跌無可跌時總有人去炒底,但有沒有人肯出稍高的價錢就不一定了。如果股價在二次探底之時拋壓減輕,但仍然沒有人肯接貨,那麼這個雙底形態可能會出現問題,股價在悄然無聲中慢慢跌破上次低點,這樣探底就失敗了。
隻有當二次探底時拋壓極輕,成交萎縮之後,又有人願意重新介入該股,二次探底才能算成功。在這種主動性買盤的推動下,股價開始上升,並以比第一次反彈更大的成交量向上突破,這個雙底才算成功。看盤高手會在股價第二次探底的時候就發現這是一個成功的雙底,並立即作出買賣的決定,但我們建議大家等到雙底確認完成之後,即向上突破之後再介入該股,這樣的風險小得多。
嚴格意義上的雙底往往要一個月以上才能形成,但是,有許多短線高手樂意在小時圖或15分鍾圖上尋找這種圖形,這也是一種有效的短線操作方法。但一樣要小心的是,一個分時圖上的雙底形成之後,並不能認為日線圖上的造勢也改變了。因為分時圖的形態能量不足以改變日線圖的走勢。
雙底的重要特征是:
股價兩次探底,第二次低位不低於第一次的低位,常常是第二次低位要稍高些。
第一次探底的成交量已經大幅萎縮,反彈自然發生。
第二次下跌時成交量更小。
第二次上升時有不少主動性買盤的介入,成交量明顯放大。
以大陽線突破。
重要的穩賺圖形——突破上升三角形
前麵講的兩種圖形都是底部形態,在那時候買入當然最好,風險最小,收益最大。但還有一些可以令你賺錢的圖形發生在股價上升途中。
股價的上升猶如波浪推進,有漲有落但總趨勢向上,也就像長途跑步一樣必須休息。股價整理的意義就在於休整,如果不整理,股價就不可能有上衝的動力。對於短線炒手來講,股價休整的時候可以暫時退出觀望,或者抽出資金來買入那些休整結束的股票。如今市場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每天都有很多股票正在盤整,也有些股票已經完成盤整開始新的上升。這樣給投資者以很大的選擇餘地。
在各種盤整走勢中,上升三角形是最常見的走勢,也是標準的整理形態。抓住剛剛突破上升三角形的股票,足以令你獲益匪淺。
股價上漲一段之後,在某個價位上遇阻回落,這種阻力可能是獲利拋壓,也可能是原先的套牢區的解套壓力,甚至可能是主力出貨壓力,總之,股價遇阻回落。在回落過程中,成交量迅速減小,說明上方拋盤並不急切,隻有到達某個價位才有拋壓。由於主動性拋盤並不多,股價下跌一些之後很快站穩,並再次上攻,在上攻到上次頂點的時候,同樣遇到了拋壓,但是,比起第一次來這種拋壓小了一些,這可以從成交量上看出來,顯然,想拋的人已經拋了不少,並無新的賣盤出現。這時股價稍作回落,遠遠不能跌到上次回落的低位,而成交量更小了。於是股價自然而然地再次上攻,終於消化了上方的拋盤,重新向上發展。在上升三角形沒有完成之前,也就是在沒有向上突破之前,事情的方向還是未知的,如果向上突破不成功,可能演化為頭部形態,因此在形態形成的過程中不應輕舉妄動。突破往往發生在明確的某一天,因為市場上其實有許多人在盯著這個三角形,等待它的完成。一旦向上突破,理所當然的會引起許多人的追捧,從而出現放量上漲的局麵。
上升三角形形成過程中是難以識別的,但是通過盤麵第二次回檔時盤麵情況來觀察,可以有助於估計市勢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對於個股走勢判斷,更加容易把握,因為現在的公開信息中包括三個買賣盤口的情況和即時成交的情況,隻要仔細跟蹤每筆成交,便可以了解該股回檔時的拋壓及下方支撐的力度,並分析是否屬於自然止跌,如果屬於莊家刻意製造圖形,則支撐顯得生硬勉強,拋壓無法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