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控股或收購
這在國外發達市場中是股市最有吸引力的題材之一。因為它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控股指某財團在股票市場上大量吸納某隻股票,以求最終控製該公司。不過在中國股市的二級市場上發生真正意義的搶股收購是不太可能。這與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有關。所以就目前而言,控股或收購還僅僅是一個炒作題材。多數控股行是由於莊家炒作失當,手中的股票越來越多,以至於達到或超過舉牌的界限,而不得不舉牌。
分析炒作題材
分析題材是真是假其實不難,可以分析上市公司的各種公告和報表。但最好的方法是拿題材來與盤麵比較,看盤麵是否支持該題材的存在。對於真正的炒股高手來說,根本用不著整天打聽什麼消息,一切都在盤麵上清楚地反映出來了。
某個題材到底能給盤麵造成多大的影響,那不決定於題材的情況,而決定於盤麵當時的處境。盤麵的反應就是供求關係的變化,盤麵的狀態就是指目前供求關係的狀態。
比如說一根火柴能否引起森林大火呢?不一定,那不決定於這根火柴,而決定於森林的狀態。市場也是這樣,氣氛有高有低,人氣有旺有衰,同樣的題材投入到市場中,反映常常因時而異。這就是市場的微妙之處。隻有懂得了題材與市場的這種關係,就等於站到了市場之上,置身事外來分析市場的反應。
反過來,通過市場對題材的反應,也可以看出目前市場所處的狀態。一個對壞消息毫無反應的市場無疑是個強勢市場,而一個對莊家鼓吹的種種利好題材沒有什麼反應的市場是弱勢市場。在牛市中,即使莊家不去鼓吹,投資者也會自己去發掘。所以題材是借口,市場狀態才是關鍵。
題材的真假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市場的反應,題材的號召力,跟風者多不多。
輪炒的策略
輪炒與其說是一種策略,不如說是一種自然現象。所謂輪炒,是指把市場上不同板塊分成幾個層次,順序分批炒作的現象。輪炒可以是市場主力的安排,也可能是市場自發形成。大盤中股票太多,所有股票一起上漲需要太多的資金,而且股票一起上攻時,投資者的注意力分散了,不容易形成強烈的攻勢。輪炒的本質是把大盤分割成許多自我體係的部分,然後集中力量來炒作一批股票。另外,當一批股票走弱時,可以有另一批股票來代替前者支撐局麵,用以維護市場人氣。
輪炒往往依照先炒一線績優股,再炒二線中價股,再炒三線低價股。這是因為行情發動之初,人們往往對後市存有疑慮,一般不敢買入那些業績沒有保證的個股,而此時績優股的價格偏低,投資價值顯現,成為第一批投資者的首選。當一線股炒高以後,二線股隨之跟上,因為它們的業績也不差,既然一線股已經很高了,那麼後來者隻有選擇這些了。(有比較)接下來,市場趨勢越來越活躍,投機的氣氛也越來越濃厚,於是三線股作為最投機的品種來炒作,這種炒作常常失去理性,成為純粹的數字遊戲。
當一、二、三線股輪炒一遍之後,一般市勢就告一段落,回落調整以待時機。這是輪炒的普遍規律,當市場上可炒的股票越來越少的時候,市勢也就差不多到盡頭了。但也有種情況,即輪炒二線股的時候,一線股已經開始調整,炒三線股的時候,一、二線股又在調整,當三線股炒作完後,也許一線股已經調整的相當徹底,這時如果大勢長期看好,則有可能重新啟動一線股,帶動市場新一輪循環。(大牛市時可能這樣)所以應該把握市場(節)奏,當三線股炒作完以後,密切注意一線股的走勢,看是否有啟動的跡象。一旦如此,則市勢可能長期看好,可以開始新一輪炒作。
輪炒策略可以(節)省主力機構的資金,也附合市場心理的要求,因而市勢的發展往往表現出輪漲的特征。投資者應充分利用自己的資金來應付輪炒,從而獲得最大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