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民間炒股智慧(五)——炒股的心理建設(2)(1 / 3)

這並不是說優秀的投資者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備的第六感,而是他們有能力從繁雜的信息中理出頭緒。大多數人注重於今天發生的一切並假設今天發生的一切會不斷延續,但優秀的投資者會看得更遠一步,預想在什麼情況下今天的情形會停滯甚至產生逆轉。他們並不較一般人聰明,但他們獨立思考,不拘泥於成見。當他們看到改變的苗頭,立即采取行動,絕不拖泥帶水。

成功的投資者絕不幻想

一旦你把資金投入某支股票,按原來的預想,這支股票的運動不對,你會怎麼辦?一般人常常想象出各種理由把這一不正常的運動“合理化”。這種為避免割肉痛苦的合理化假設是極其致命的,這也是許多有一定經驗的炒手最終不得不舉手投降的主要原因。一位成功的投資者決不讓情感左右自己,有的話程度也很小。無論割肉認錯是多麼痛苦,他們決不遲疑。他們明白,讓這樣的情況延續隻會帶來更大的痛苦和損失。業餘炒手很少問自己一個問題:“假如我今天手邊有錢,還會買這支股票嗎?”就是問了,也會找成堆的理由來安慰自己:“隔壁老王說這支股票的下跌隻是暫時的”,“賣出股票要手續費”等等。一句話,業餘炒手想方設法不去止損。

要有應用知識的毅力

怎樣才能減肥?答案其實隻有四個字:少吃多動。減肥的知識是如此簡單,減肥應是輕而易舉的事嗎?事實正好相反。美國有個統計,一百人參加減肥訓練,隻有十二人降低了體重,其中隻有兩人將體重降低持續一年以上,即2%的成功率。減肥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學習減肥多少困難,而是因為大多數人缺少每天應用這些知識的毅力。你很想吃一塊蛋糕,但你知道這一塊蛋糕下肚子,鍛煉一天的效果就泡湯了,你忍得住嗎?你定好計劃,每天吃什麼,鍛煉多久,你堅持了多久?

炒股也是一樣,任何對炒股有一定認識的人,都明白炒股所需的具體知識少的可憐。股票隻有兩條路可走,不是上就是下,影響股票升落的因素就是這麼多,真正重要的因素列出來占不滿你的手指,甚至不識字的也可以在股市露一手。股票的引誘力也人所共知,你如果做的好,前景大大的光明。這樣的行業,成功率甚至低過減肥,為什麼?因為人們常常做不到自己知道該做的事情!

一位成功的投資者,他應十分留意怎樣將他的知識應用在炒股中,他不會因為應用這些知識的枯燥而忽略細(節)。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知識通常並不困難,困難在於有毅力去應用這些知識。在炒股問題上,我是堅信“知易行難”之說的。

第三(節)華爾街的家訓

炒股是老行業。在華爾街,一百年前流行的是火車股、鋼鐵股,接著流行收音機股、電視機股,今天流行的是電腦股、網絡股。每種股票的興起都代表了新的行業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在這千變萬化的股市曆史萬象中,唯一不變的是股票的運動規律。和百年前甚至更早時期的先輩一樣,現代人有著同樣的貪婪、恐懼和希望,一樣在虧損時不肯割肉,一樣滿足於小利而在股票的牛市中途退席。當年的股市充滿小道消息,今天的股市還是充滿小道消息;當年有公司做假賬,今天也有公司做假賬。

幾百年來,炒股行的先輩們用他們的經驗寫下了一條條的家訓——想在這行生存和成功所必須遵循的原則。這些原則,一百年前適用,今天適用,一百年後一樣適用,因為人性不會改變。

華爾街一代新人換舊人,每人都希望他的存在能在曆史上留下一筆,各種各樣的格言警句如恒河沙粒。令我驚奇的是,華爾街在近半個世紀已沒有出現新的“家訓”。有人出了些新的規則,仔細讀之,隻不過用新文字把老的家訓重述而已,換湯不換藥。

要把所有的華爾街家訓都寫出來起碼要有兩百頁的篇幅,其中大部分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筆者在這裏將實踐中證明最為重要的規矩整理出來。這些規矩已由很多人的實際操作證明可以遵循且行為有效,希望讀者們能牢牢記住它們。

1.止損,止損,止損

我不知道該怎樣強調這兩個字的重要,我也不知還能怎麼解釋這兩個字,這是炒股行的最高行為準則。你如果覺得自己實在沒法以比進價更低的價錢賣出手中的股票,那就趕快退出這行吧!你在這行沒有任何生存的機會。最後割一次肉,痛一次,你還能剩幾塊錢替兒子買奶粉。

2.分散風險

做這行需要有賭性,但不能做賭徒。如果你在這行玩刺激,手手下大注,夢想快快發財,那你遲早翻船說再見,而且速度會較你想象快得多。你有十次好運,第十一次好運不見得會落在你頭上。記住:你隻能承擔計算過的風險,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把手頭的資本分成五至十份,在你認為至少有1:3的風險報酬比率時把其中的一份入市,同時牢記止損的最高生存原則,長期下來,不賺錢都難。新手的錯誤是太急著賺錢,手手都要豪賭,恨不得明天就成為億萬富翁。中國“財不入急門”的古訓,在這行真可以說是字字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