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此緣當結不當結(1 / 3)

夕陽西下幾時回,枯藤孤樹佳人悲。

那年江湖動亂,那年白衣染血,那年有人一劍迫使仙人跪,那年花開花落,陰陽兩隔。

“慶王府”虎踞龍盤西陽山下,千門萬戶曈曈日,土木俱興慶餘年。

作為四國中僅存碩果的異性王爺,這位“慶王府”的王爺卻是當真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別的不說,單單是上朝可配刀劍,可帶侍從這一點,便是讓四國其餘的文臣武將,望塵莫及。

這為江湖廟堂惠譽參半的“慶王”薛澗可是名副其實的西北二十二郡城的主宰,除了四國當今皇帝的寶座,薛澗這一輩子已是將能收入囊中的寶貝,收了個一空,隻手遮天翻雲覆雨,無所不能,可卻有一點令人稱其,這西北二十二郡城的百姓,無一人喊苦喊怨,倒是私下裏大為稱讚薛澗,可是讓四國其餘的王爺摸不著頭腦。

這殺人不眨眼,當年坑殺百萬士卒百姓,將數千名宮女妃子充當軍妓的薛澗,當真能夠將一片不毛之地,管理的井井有條不成?

四國不比大秦,其中皇室便有四家,其中三家對這位隨時可能動皇帝寶座的薛澗,打心裏的反感,可薛澗的一百四十萬鐵騎,也隻能讓另外四家的皇室,敢怒不敢言,生怕哪天薛澗看他們不順眼,勾結西北外蠻荒,給他們來個馬踏江湖之後的馬踏廟堂。

薛澗如今六十,一身金剛境界的修為,使六十歲的薛澗看起來頂多四十左右上下,要是這薛澗老得掉渣還好,可薛澗怎麼看,都還有個四五十年的活頭,那些皇室之中的老一輩,看看自己,再看看薛澗,怎麼不怕,沒了他們的種種約束,另外一家可是樂得裏應外合,來個四國變一國。

也就不難怪廟堂中與這位“慶王”合不來的文臣武將,偷偷說薛澗的壞話,要是馬上一句“薛蠻子”,“薛匹夫”的倒還好,可就是怕居心叵測,背地裏罵一句,扣上一頂“二皇帝”帽子的小人。

不過薛澗倒也不妨,隻要他一日不死,這一百三十萬鐵騎掌握在其手中,便是皇帝老兒想要定他個謀反的罪名,也是萬萬不敢,若是自己子嗣的羽翼豐滿,又有何人膽敢在背後出言?

今日的慶王府張燈結彩,不可一世的“慶王”薛澗竟是親自開了中門,將一位位或是道古仙風,或是器宇軒昂的江湖武者,文人墨客,接入屋中。

府中的下人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見到“慶王”薛澗,竟是有如此和藹一麵,不用多想,定是位他那位不爭氣的二字又做了什麼打算。

“慶王”薛澗哪裏都好,唯一不好的一點,便是子嗣隻有一人,而這位令慶王薛澗頭疼無比的小王爺,完全闡釋了物依稀為貴純屬放屁的理論。

慶王薛澗年輕時還是一名小卒,便在那時遇見了喜愛穿白衣的黃毛小丫頭,那丫頭喜歡吹噓自己是武功深厚的女俠,家中長輩是名動江湖豪傑,可隨後偷拿糖葫蘆,被追得焦頭爛額的模樣,真是與那些出塵的女俠相比,那叫個大相徑庭。

那時是薛澗第一次見到丫頭的時候,奉天城開滿了桃花,花香四溢,經曆過第一次殺人的薛澗渾渾噩噩,蹲在街角啃食剛剛買了的饅頭,於是便遇見了說是流浪江湖,卻是穿著一身幹幹靜靜的白衣,宛如神仙般的落在蹲在牆角處薛澗身邊的小丫頭。

白衣短發,肌膚如瓊脂,十指如玉段,茫然中一臉霧水的薛澗便成了丫頭的大哥,在糖葫蘆攤老板一臉不信的神色中,薛澗渾噩的替丫頭將糖葫蘆的錢付上。

二兩銀子,其中大部分的錢還是用來彌補糖葫蘆老板,被小丫頭掀翻的攤位錢。

一個人頭二兩銀子,薛澗第一次殺人得來的賞錢便在頃刻間化為烏有。

可小丫頭還不領情,竟是一把奪過薛澗另外一隻手中拿著的饅頭,甚是好奇的咬上一口,隨即滿臉都是嫌棄的將薛澗的午飯扔到一邊。

薛澗呆住了。

年方十四的薛澗在小丫頭笑嘻嘻的離開後,仍然沒有回過神來,隻是聽得小丫頭離開時,不屑的說了一聲:“本女俠行俠仗義,絕不會強搶窮人的錢財,吃了你的我沒法吐出來,若是以後還能見麵,本女俠可以答應你一個要求,絕不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