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也就鬱悶了。自己不遠千裏奔襲過來求救,竟然沒有得到任何一人的幫助。亂世之中,人情淡薄至此,讓人心寒。
就在太史慈將要離開豫州的時候,孫策和周瑜卻找上門來。
三人共處一室之中,孫策說道:“太史將軍高義如此,隻是我孫策現在沒有太多的兵馬,不然一定去幫助孔師,解除北海之圍。”
太史慈已然心灰意冷,現在自己出來已經有一個多月了,北海現在的情況究竟怎麼樣,也被人阻攔了信息。連孔融這樣的人,都救不了,空有一身勇武,又有什麼意思?
見孫策神情不似作偽,便直接勸道:“孫將軍,我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孫策道:“子義將軍,但說無妨。”
“我看袁術,狼子野心,不講人情,將軍在其手下做事,難得善終啊!”
孫策喟然一歎:“這我又何嚐不知道呢?我在他麾下,做了這麼久的了,現在他依舊對我防範的緊。而且家仇未報,劉表、劉備逍遙荊州,我也是天天備受煎熬!”
周瑜在收取了孫堅的神獸魂之後,精氣越發內斂,帥氣的臉龐中更有一絲邪魅,增加了無數的魅力。蟄伏在孫策身邊,假意幫扶,現在也該讓其出去闖蕩了。
便說道:“主公,我們可以向袁術借兵去救孔融。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現在青州就像是砧板上的肥肉,幾乎人人都在打它的主意。隻要我們說是去幫袁術謀取這青州利益,他肯定會答應的。”
孫策卻麵露難色道:“恐怕這個事情,並不那麼容易。現在袁術一心東進,正是用兵之時,怎麼回借兵給我們?而且現在北邊有他的族兄袁紹逞威,他肯定沒有北進的打算。”
周瑜微微一笑道:“就算他沒有,也隻是我們給他的誘惑不多罷了。而且外界盛傳,我們已經將玉璽交給了袁術。我們何嚐不將此事坐實,直接用玉璽換取一些軍馬,再和太史將軍合二為一,殺向青州。不管能不能解了這青州之圍,至少我們能夠脫離袁術的控製,天下這麼大,難道主公就不想出去看看?”
“不知,子義將軍,怎麼看?”
太史慈如今初來乍到,現在也沒有真心實意的歸附任何人,見孫策還是有點俠義之風,而且不像其他人那般冷血無情,有了投靠之意,便說道:“要是孫將軍能夠領兵去救北海,太史慈願意以供驅使!”
這下就給孫策吃了一顆定心丸了!
就算在袁術那裏得不到什麼兵力,現在也有太史慈這一支部隊能夠差遣。
便去見袁術哭訴:“如今我父仇未報,又逢天下大難!這國恨家仇鬱結心中,難以排遣!如今這劉表、劉備狼狽荊州,讓我難以報仇。又聽聞天下名士孔融,竟然被無義曹操圍困在北海之中!明公,難道真的就不願意去為天下人代言麼?”
“伯符心中的感受,也是術之恨,但是現在敵軍太過於強大。曹操擁兵十萬,雄踞洛陽,又取兗州,而且還有西涼馬超、長沙劉備相助其中,不是我不想去幫助孔融,隻是我現在確實沒有那麼多的精力!”
孫策又道:“我父親孫堅,便是死於劉備手下諸葛亮之手,現在聽聞諸葛小兒也在青州,此仇不報,更待何時?還望明公助我一臂之力,借雄兵數千,待我取回諸葛頭顱,以揚明公之威於青州!要是明公實在不放心,我願意見我父親的遺物,傳國玉璽抵押在明公處!”
袁術一聽這孫策果然有傳國玉璽,便道:“伯符果然英雄!我呢,其實也不是想要你父親的遺物,隻是這傳國玉璽非同凡響,我先幫你保管著!再借給你士兵五千,良馬五百,待你從青州取勝歸來,再將這玉璽歸還與你!”
孫策見袁術竟然如此大方,而且還真要給自己兵馬,立即將他手中的那枚假玉璽給了袁術。
拿到兵符,便整合了太史慈的五千人馬,進發北海。
剛剛出了豫州,來到徐州的彭城,軍前站立一位腳踏木鞋,手握竹杖的方士,想要拜見孫策。
不過孫策年輕氣盛,一向對這些方士和道士不是很感冒。
周瑜卻心生好感,便勸道:“主公,周公吐哺,天下才歸心。現在我軍正是用人之際,三教九流,必有用武之處。”
孫策見周瑜有興趣,便驅馬麵見了這位方士:“來者何人?有何所求?”
方士麵露神秘微笑,直接對周瑜一拜道:“多謝公瑾美言!見過孫將軍!我看孫將軍風塵仆仆,想必是要去那北海,救那孔融?”
孫策見這方士竟然能猜到是周瑜想要見他,而且還能夠知道他們此行的目的,有點佩服道:“先生果然有點玄妙,不知先生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