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森小聲說道:“有人動過手腳,我在配電箱裏發現這個。”
他展開紙巾,漏出一個根塑料管子,已經被炸爛。
“這是什麼?”我聞到煤油的味道。
“某種自製的小型爆炸物。”熊森解釋道:“安裝在五樓的電路上,炸斷電線,還造成了短路。”
武琳拿起塑料管問道:“就剩下這麼點了?”
“不是剩下這麼點,是隻有這麼點。”熊森更正道。
“這怎麼可能?”武琳好沒接觸過這麼簡單的爆炸物。
“我也在納悶。”熊森說道:“不僅結構簡單,還有定時功能,太神奇了。”
我拿過炸斷的塑料管,大小決定威力不會很大。一棟宿舍樓的電路非常複雜,嫌疑人能準確的把爆炸物安裝在電線上,還能計算出時間,很厲害。
“除了煤油之外,現場還有什麼?”我問道。
熊森想了想,搖搖頭。還好他拍攝了現場的照片,拿出手機讓我們。
“這是什麼?”我指著配電箱中的一大塊汙跡問道。
“好像是水。”熊森也不太確定。
水、煤油,某種可以劇烈爆炸的物質,我大腦高速運轉,答案就在我眼前,差一點就可以想到了。
武琳從她的角度分析道:“這是在大學城,嫌疑人沒有辦法搞到爆炸物,這是自製的……”
“等等,你剛才說的什麼?”我眼前一亮,趕快問道。
“嫌疑人搞不到爆炸物。”
“再上一句。”
“這是大學城……”
她還沒說完,我拍了她肩膀一下,我想到了。
我們習慣往複雜的方麵想,而設計爆炸物的人,用了非常簡單的方法。
如果是死亡設計師做的,此時他一定在嘲笑我們,真是一群笨蛋,竟然這麼久都沒看穿我的手法。
煤油就是一條線索,由天然石油或人造石油經分餾或裂化而得。易揮發,易燃。揮發後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氣,爆炸極限2-3%。
嫌疑人並沒有把煤油當做爆炸物質,煤油的密度比水輕,又不溶於水,會浮在水麵上。
在初中化學課上就學過,很多物質都保存在煤油之中,比如說金屬鈉。
金屬鈉接觸到水會發生劇烈反應,甚至是爆炸。
實驗室用,需要保存在煤油或液體石蠟中。注意瓶子要密封,在陰涼處保存。
工業品用煤油或柴油封裝到金屬桶中。也有的不用煤油而是用固體石蠟包裹然後封裝。
爆炸物的原理非常簡單,隻要把三種物質裝入塑料管中,在適合的位置做好漏眼,等到煤油泄露完,空氣進入塑料管中,水和金屬鈉混合,產生劇烈的爆炸。
威力不會很大,足夠炸斷電線,四濺的水碰到保險絲或者電閘,還會引起短路。
這是大學城,幾乎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實驗室,搞到金屬鈉並不難。
熊森咂舌說道:“乖乖,能做出這種爆照物,一定是個學霸。”
我問道:“你懷疑孔文一?”畢竟在所有人種,隻有她單獨離開過。
武琳沒直接表態。
我說道:“沒你們想的那麼複雜,這是初中化學,這層樓上的人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