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年輕人是嚇怕了還是鬥膽子大,他竟毫無意識的在牤大嫂的誤導下伸出了手。
隻聽啪的一聲,牤大嫂一個巴掌狠狠地打到他手上。
“噎,你娃兒應是膽大,你,你,你想幹啥子……”
“我,我……”年輕人更加不是所錯了。“對,對不起,對不起……”
“哈哈哈,哈哈哈……”
年輕人被笑聲驚醒,猛的回過火來,頓時弄得個臉紅筋脹,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牤大嫂得意地笑著,把趕場路過圍上來看熱鬧的人也逗笑了。
“瓜娃子,老娘尋你開心的,你就拿起根棒槌認起針來了。平時我老公都說我凶,說起話來把鬼都嚇得死,我還不信。今天這哈一告,還真告出來了。”中年婦女邊說邊驅趕著看熱鬧的人,“哈哈,走,走,看啥子看,趕場,趕場,啥子熱鬧囔(那麼)個好看嘛。”
牤大嫂揮著手,推開擋著她的人,收拾起菜籃子邊走邊說。
年輕人木了好久才回過火來,他急忙拿出一百快錢追了上去。
“哎,哎,大娘,大娘,我賠你,賠你……”
“賠我,你賠我,你拿啥子賠我,你賠得起麼?讓開,讓開,你莫耽擱老娘趕場。”牤大嫂推開跑在前麵擋著自己的年輕人:“虧你娃兒想得出來,老娘就恁個小氣?”
年輕人被方起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那牤大嫂卻隨著趕場的人,一陣風似的走遠了。
每到雙鳳鎮逢場,人擠人就擠開了鍋。排山倒海的喧嘩聲,熱鬧聲和嘈雜聲,吼得好昂,就是好幾裏地的聾子都聽得見。
自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四川各地的區級大場鎮改為三六九和二五八趕場天起,雙鳳鎮就熱鬧繁華得像大都市。到了如今,雖然家家戶戶的年輕人都到城裏去了,剩下的老小病殘還是很多。自古以來就有水陸碼頭之稱的雙鳳鎮,從民國年間開始,這裏鹽幫馬幫就不得了。經曆了土改和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這裏更是武鬥頻頻的戰場。老人們雖然沒有見過多少世麵,卻在骨子裏留下了滄桑歲月的印痕。
過去那種人均半畝田,吃飯靠老天,大人望收割,娃兒盼過年的日子,現在早已一去不複返了。
沒幾天,大家看三天一場不方便,又改為兩天一場。最後,嫌兩天趕場也不過癮,幹脆來了個天天趕場,天天上街,成了名副其實的白日場。
也不曉得是不是農民二哥家裏家家又一顆夜明珠,趕場天賣的農副產品,雞牲鵝鴨,蔬菜瓜果,總有那麼多,總也賣不完。
田還是那半畝田,土還是那些山坡土,大家都能弄出那麼多東西,這是早幾年眾人做夢都想不到的。
平常天大街上擠,每逢雙日子趕場,大街上更擠,也不曉得大家是圖擠起好耍還是圖擠包兒裏的錢多,一大早,十裏八鄉的人就邀邀約約地直往大街上湧。
你看那人山人海的陣仗,你聽那天打雷劈的聲音,就是老虎也要嚇跑。說起生意作亮了,賺不到幾個錢。作生意的人還是那麼多。還不到天亮,大街上的鋪子早不早就開了門,亮起了燈火。都巴不得天天圖個早市,圖個吉利。
那些賣油條麻花,包子饅頭和各種小吃的小攤小店,更是四五點鍾就冒起了煙火,香噴噴的小食糕點擺起一長串。還離場好遠,那油香味、麻辣味、蔥蒜醬醋味就隨風飄來,惹得人直吞口水。
還有那宜賓燃麵,川北涼粉,重慶火鍋,譚魚頭唐肥腸,醪糟湯圓糍粑塊,臘鹵鳳頭泡鳳爪,北方滿漢全席,閩粵生猛海鮮等等大酒樓大飯店和大排檔……哎喲喲,硬是一家挨一家紮斷了整個街!
現在而今眼目下,大家不少吃,不少穿,見了肥肉都甩腦殼,可是,這讓人開胃的東西,還是城牆都擋不到。
鄉場上,別的不說,就光吃的,也夠你辧起指母數半天。你看那啥子包子饅頭油條擔擔麵、酸辣涼粉鹽茶蛋。綠豆湯,麻辣串、燒烤烙餅檽米團、蛋糕麵包八寶粥、葉兒粑粑淩湯圓,等等,等等……除開這些,還有上至成都下到重慶都遠近聞名的各種川菜大全。全羊湯、麻辣燙、酸菜魚、泉水雞、東坡肘子回鍋肉、重慶江團肺片席,啥子大飯店、大排檔、大酒店,這些,都是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搞起來的。也難怪那些上北京跑上海下廣州找了錢的年輕人不務正業,因為這些,都是那些在外麵發了財的人回來幹的,你說那個不眼紅,那個肯甘心!所以,你不要小看這個地方,它比起那些大都市來並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