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吵吵鬧鬧,推推擠擠,都巴不得擠到前麵看個究竟。
湯二水三拖著長長的一串尾巴,遭罪的自然是地裏大片大片的苞穀。莊稼雖然可惜,兩個陰陽也懶得去管,反正那銀子是別個老板出,落得做個順水人情。
戶主們到時候也可能收到可觀的青苗費,還要省去很多包括管理收割在內的勞動,他們當然也歡喜。再說,把人得罪了,也沒啥子好處。都是鄉裏鄉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何必呢。
過去,鎮上或是村裏死了人,隨便找個陰陽先生看棺地,打個“金井”(墳坑),做個兩天道場,吹吹打打,熱熱鬧鬧,把死人發送上山就完事。
再熱鬧,也隻不過是開靈發喪送葬上山那天。下葬以後,遠親近鄰,三朋四友,和全村所有的人都聚攏來,一起吃“杠子肉”(喪晏),打死人子牌,搓死人子麻將。
今天不同,死的是鎮長的老漢,望族人家的媽。兩家人都是有頭有臉的,遇事能通天的人物。他們請的陰陽,也不是本地小地方的。而是經常走州過縣,出入達官貴人府上的大神仙,大聖人。
兩師兄從成都重慶來到雙鳳鎮,在周圍幾十裏轉了一圈,都覺得不如意,這才商量著縮小範圍,找到了鳳頭嶺上。
鳳頭村的娃兒大小都沒看過這種稀奇熱鬧,不曉得找風水有好神秘。圍著湯二水三,都巴不得擠龍點,讓自己看個清楚。雖然大家都是挖爛泥巴的莊稼人,也曉得種莊稼的辛苦,因為老板喊出了會揀腳子(收拾殘局),大家自然就少了許多顧慮。
麻凡上了山,看到踩斷了那麼多苞穀,心頭雖然很不是滋味,但也沒有辦法。他從小就生長在農村,當然懂得糧食的珍貴。
很小的時候,還沒有上學,爺爺就教會了那首千古流傳的唐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奶奶和媽老漢雖然很小就希望他有出息希望他能跳出“農門”,但也希望他能做一個掌管“農門”的官,給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做一些好事,讓田地裏的莊稼不受天幹水澇的影響。
高中畢業的時候,媽老漢堅決要他把第一誌願填成農業大學,以了爺爺奶奶的心願。可惜的是,他才上農業大學一年,爺爺奶奶就雙雙過世。爺爺奶奶小時候進過私塾,讀過很多古書,為人善良真誠,為媽老漢和他做人樹立了榜樣。
看到損壞的莊稼,想到爺爺奶奶和媽老漢,他的心裏就有一股說不出的懷念和感激,對眼前發生的事情就倍感心痛。
在農大讀書時,他學的就是糧食栽培與管理,對莊稼和土地的感情,自然很深。尤其是畢業以後,在市農辦做公務員,經常下鄉同老百姓打交道,更加深了他對農村的感情。
現在,看到這麼多人圍著陰陽先生擠來擠去,有時候一不小心,一個跟鬥摔下去,倒下去的苞穀就是好大一片,他心疼得隻有在心裏呻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