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尹華在書信裏寫道:“雪兒吾妻,一切可還安好?為夫暫不能如期歸去,戰事有變,長子光兒遭奸人陷害已以身殉國,望夫人得知消息後不要太過悲傷,為夫一定會為光兒報仇,讓南楚付出血的代價。上官敖為人魯莽,定想不出如此裏應外合將我等陷入困局借刀殺人的毒計,背後定有高人指點。”
皇帝讀到此處眉頭一皺,眼中殺機畢露,難倒尹華懷疑什麼?他接著往下看:”為夫本欲通過上官敖找出幕後之人,可惜錦瑟魯莽,得知上官敖害死了光兒,憤怒之下當場將上官敖斬殺。不過上官敖就算沒有招認,為夫也知道這幕後之人是誰,這筆帳等為夫凱旋之日必定會在陛下麵前問上官離討一個公道!殺子之仇不共戴天,但此事還是讓為夫來解決,望夫人在為夫歸來之前稍加忍耐。勞夫人多多照看孩子和家院,另為夫和孩子們一切尚好,勿念。“
皇帝讀完尹華的信輕哼一聲,便將貼身太監陳海喚進來,將書信遞給他看。陳海雖是個太監,卻是同皇帝從小一起長大,多年朝堂的耳濡目染,對帝王之心和朝堂局勢的了解不是旁人所能企及,如果說非要找個比皇帝自己還了解自己的人,那這個人不是皇帝多年的發妻皇後,也不是寵臣上官離,更不是某位總是揣測聖意的皇子,而是這位陪伴皇帝四十多年的太監總管陳海。皇帝對尹華起了殺心之事並沒有瞞著他,陳海之前站在門外已經聽了尉遲明的陳述,再加上書信,他心中已有大概:“陛下,這尹華是以為上官敖是受了上官離的指使,當不會對陛下有二心了。”
皇帝端起麵前的茶抿了一口道:“不錯,不過既然他誤會了就沒必要再澄清,就讓他繼續找南楚和上官離報仇好了。”
“陛下果然思慮周全,就算尹華擅自帶上那兩萬禁軍,加起來也不過區區幾萬人,他妄圖以這不到十萬人的兵馬去和南楚一國之力為敵,他決計討不到好處!”
皇帝笑道:“不錯!尹華這次喪子心中悲痛,且他他能征善戰,必定不會讓南楚好過,前麵八百裏加急送來書信說尹華已奪了南楚五座城池,南楚這次損失不小啊。可尹華畢竟隻有區區幾萬人馬,隻要南楚反應過來,尹華必定也討不到好處。不過在這之前就不要讓尹夫人出皇後的宮殿了,就讓皇後多留幾天,還有封鎖對尹夫人一切跟戰事有關的消息。“
陳海略一沉思道:”奴才尊旨,讓尹華和南楚自相殘殺,我們的確可以從中坐收漁翁之利,如此一來就是大宣和南楚的戰爭了,可我們之前同南楚畢竟結盟過······“
皇帝輕蔑一笑,道:”國家之間豈有道義可言,我們與南楚結盟本就是為了鏟除尹華,如今不需要我們出手就可以將尹華這禍引到南楚,我為何不做,且南楚和尹華之爭,怎麼算得利的也是我們大宣。這麼多年來,南楚一直是我朝南境的隱患,如今正好可以借尹華之手,拔出。就算南楚不敗,那也是元氣大傷,到時候還不是任我們揉捏。這盟不接也罷。“
陳海又道:”如此一來讓尹華打著大宣的旗號,那明日早朝必定要把朝廷對尹家軍的糧草軍餉等一應補給落實,若是朝廷不批尹家軍的補給,那必遭後世構陷陛下英明····若是給······難倒我大宣還要繼續養著尹家軍不成。“
皇帝瞪了陳海一眼:”糧草補給在朝堂上還是得過的,否則後世不定怎麼臆測。不過讓我們繼續再養著尹家軍那也是萬萬不可能的。哼,明日早朝就把糧草這事交給上官離去安排。“
陳海一聽立馬就明白這其中的關竅,立馬躬身讚道:”陛下英明,怕是上官大人得知侄子的死因之後必定會把差事辦的如陛下心意的。這樣就算後人說什麼,那也不關陛下的事了。“
屋內傳來皇帝開懷的大笑之聲。
而另一邊錦瑟也收到容祁派人給她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