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投資這行“水很深”,單靠撞大運顯然不行。加上藏品市場操盤手必須是投資者本人,盡管我們也可以參考專家的意見,但最終的決策還在個人。因此,投資者自身必須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技術性。隻有這樣,才能在收藏品市場上淘到“金子”。
玩“物”切莫喪誌
經典案例
丁建南是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他總是在出差時積極淘寶。
收藏錢幣20多年來,他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有次到雲南,傍晚的時候,他逛到舊貨市場,見一個農民打扮的男子拿著一張民國時期的雲南紙幣。據該男子說:這張紙幣是祖傳的,他急於用錢隻好賣掉,要價隻有200元。
老丁見獵心喜,但由於當時天太黑,他無法認真鑒別真偽。因為擔心寶貝落入他人之手,
他沒多想就掏錢買下來了。
第二天白天,他拿出《中國曆代地方貨幣冊》反複鑒別,發現手上的錢幣尺寸不對且過於光潔。於是,他又急忙拿出放大鏡,結果發現印刷號碼旁邊有好些紅色斑點,這才知道上了當。幸運的是,損失不是太大,如果換了是大件的稀珍物品,那損失可想而知。
這件事情告訴投資者:收藏切忌心急。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投資者一定要先仔細鑒定,然後再決定是否收購。連丁會長這樣的行家,都有被騙的時候,初入收藏市場的投資者,更要時時防止上當。總之,在進行收藏投資時,要切忌以下7點。隻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防風險,避免更大的損失。
忌急於求成
收藏投資是一種理性行為,它真正的投資價值是長線投資效益。因此,收藏投資應建立在對投資領域的豐富經驗,及對投資項目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
如果本身是外行,加上沒有冷靜研究和谘詢,則投資風險可想而知。一些投資者過於關心收益,若在一定時期內,藏品沒有按預期升值,就急著變現,轉而尋找其他機會。而被其變現的藏品很可能在幾年後,身價百倍。
因此,投資者在投資藏品時,切忌急於求成。要善於發現藏品潛在的翻倍價值,先瞅準時機,然後再下手。這樣的投資策略遠比投資股市更有趣,也更能賺錢,同時還是一種藝術享受。
經典案例
家住北京的夏先生在身邊朋友的感染下,於2000年開始進入收藏品市場。此後,不管是郵票、紀念幣,還是各種值得收藏的物品,如創刊號、文革物品等,夏先生均有涉足。
幾年下來,夏先生投出去的錢不少,但是卻沒有看到實際的利潤。於是,他開始著急起來。2005年,他執意把自己收藏的一些東西賣出。
在一個很熟的商販朋友那裏,他把收藏的建國35周年小型張郵票以5元一枚的價格賣給他,後來才知其市場價格近10元一枚,1000多枚小型張低價賣出,損失不小。還有熊貓流通紀念幣,購買時250元一枚,最終以每枚30元賣出。就這樣,幾年積攢下來的心血,因為他的急於求成而被葬送。
忌先入為主
“過來人”有一句箴言:誰的話都不能全信。一些投資者在買貨時,往往隻帶耳朵,不帶眼睛。他們喜歡聽賣者講故事,什麼祖上傳下來的呀,老房子地裏挖出來的呀。結果先入為主,用聽覺代替了視覺。還有的人雖然帶了眼睛,可他們卻從不辨真偽,隻要看到有名家署名,或標明年代久遠,就通通買下來。其實,就算是專家,也難免有走眼的時候,更別說是普通投資者了。總之,投資者在投資時,一定要謹記一個原則:隻看貨,不聽話,而且要認真地看。
經典案例
張先生曾幾次拿瓷器、書畫,請求專家“鑒定”,結果都是些毫無懸念的假貨。在朋友的詢問下,他說出了實話:“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我父母的。兩位老人一直對收藏很有興趣,加上手上閑餘資金較多,便想把此當作一種投資。因此,他們會經常性地購買一些藏品。
但是,由於缺乏專業知識,他們在購買時,隻要看到底款是“永樂”、“宣德”的瓷器,或署名“吳昌碩”、“張大千”的書畫,就不惜花大價錢去買。而且每次看完中央二台的“鑒寶”節目後,那種抓“絕品”的博彩興頭更是誰都攔不住。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積下了20多萬元的“貨”,基本上都打了水漂兒。”
張先生之所以來請求專家“鑒定”,也是希望看能不能真的挖到寶,也好為父母挽回點經濟損失。
忌隨波逐流
投資收藏一定要有前瞻性,不要什麼火就炒什麼。市場的炒作既能引起藏品的價值暴漲,也有可能使價值暴跌。
作為投資者,必須對收藏市場有所了解。一些投資者,由於對藏品的鑒別知識掌握較少,對市場行情的走向缺乏了解。因而一味地跟著市場表象走,跟著“大玩家”的操作道路走。這麼做的後果往往是使自己很容易被“套”住。因此,告誡投資者,特別是初入市的投資者,在市場中千萬不要隨波逐流,盲目跟進。
目前,一些畫商和媒體為了自己的利益,聯手炒作畫家,借此提高作品的價格,從而獲取利潤。因此,投資者隻有不跟風,才能少上當,並且獲取可靠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