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生錢,更要開源投資,讓錢生錢(1)(1 / 3)

關注投資領域,關注時尚潮流,關注自己的生活品質,已成為“財”女們營造美麗人生的三大法寶。不管是炒股票、買基金、做房地產,還是投資書畫、古董,她們都沒問題。“財”女們相信,隻要認準投資目標並聰明理財,就能過上美滿幸福的生活,正所謂:我投資,我理財,我富有,我精彩!

笨鳥要先飛,投資要趁早

某甲從19歲就開始投資,分八年,每年2000元,報酬率為10%,總共投入16000元,之後不再投入,隻是放著生複利。某乙則是27歲了才開始投資,每年2000元,65歲之前三十多年不間斷地投入。到了65歲驗收成果,某乙連本帶利不到90萬元,而某甲隻靠年輕時的投入,竟累積了103.5萬元!

很多年輕女性說,薪水太少,沒“本金”何談投資理財?其實,年輕本身就是資本,越早投資,收益越高。

要早富,投資先人一步

假如你25歲時投資1萬元,每年掙10%,到75歲時,你就能成為百萬富翁了。其實,投資理財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隻需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固定的投資、追求高報酬以及長期等待。因此,投資要趁早,笨鳥要先飛。隻要你比別人早飛上幾年,就是再能飛的鳥也很難趕上你了。

從各種資料看來,一項中等風險程度的投資工具,長時間統計下來,平均年收益率達到10%隻能算是普通的成績。假如你每天存2元,投資到平均報酬率10%的理財工具中,大約五十年後,你就是百萬富翁了!說來簡單,然而據一項調查顯示,年齡在38歲以上,還沒有做理財規劃的人中,高達四成以上的人自認“錢不夠”而沒有進行理財活動。

很多人將“努力賺錢”作為理財的第一步,不過錢不是“努力賺”就有的,如果要等自覺收入夠寬裕了才開始理財,隻怕會遙遙無期。“每個月先將15%的收入拿去投資,剩下的才用來支付長短期開銷”,這是許多理財專家的建議。

再看一個例子:某甲從19歲就開始投資,分八年,每年2000元,報酬率為10%,總共投入16000元,之後不再投入,隻是放著生複利。某乙則是27歲了才開始投資,每年2000元,65歲之前三十多年不間斷地投入。到了65歲驗收成果,某乙連本帶利不到90萬元,而某甲隻靠年輕時的投入,竟累積了103.5萬元!

教育費用龐大,早投資早受益

教育經費是每個家庭的一項重大開支。專家粗略估算,目前北京地區的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到大學畢業約需要30萬元左右,如果留學歐美國家,則至少需要60萬元人民幣。在教育經費不斷上漲,通貨膨脹預期明顯的狀況下,你預備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經費準備得越早越好,早投資早受益。在一開始,如果你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去投資基金和保險,可以從銀行產品開始,一點一點滾雪球,越滾越大。

理財原則應該是分散投資,不要集中在一個渠道。投資單一渠道風險會比較大。你可以基金、保險和理財產品三者兼顧。理財專家還提出了多渠道分散投資、短中長期產品結合的理財思路。一至五年之內的費用建議你選擇銀行理財產品;五至十年的費用建議你用基金來準備;十年以上的費用你可以選擇保險來準備,保險多集中在長期投資上。

基金定投——趁早“零存”,日後“整取”

“本金”少的女性可能會說:“等我攢夠錢了,再投資吧。”這種觀念對理財是很不利的,其實,你完全可以趁早采用定期定額的方式購買基金。這樣,每個月隻需幾百元,你就可以獲得專家理財帶來的高於銀行和國債利息的分紅。

所謂“基金定投”,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你可以每個月投入固定金額,在固定時間,以委托銀行劃賬的形式購買指定開放式基金。與傳統購買基金方式相比,“基金定投”每月最低申購額僅為100~200元;由於其投資期限一般規定為3至5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是一種長期投資行為。

相對於一次性買入基金,“基金定投”除了經濟負擔小、省時方便以外,還具備平均成本、分散風險的優勢。每月領取固定薪酬的上班族和“月光一族”最適合此投資方式。對她們而言,工資在扣除日常生活開銷後,所剩餘的金額往往不多,單獨投資意義不大。加之工作時間一般嚴格固定,缺少交易買賣的時間和精力。而選擇“基金定投”,隻需辦理一次手續就能搞定未來幾年的投資交易。定投的基金多數都可以隨時贖回,並不影響後續的投資計劃。

財女財經

收入不同,教育投資策略各異

普通家庭可選穩健型投資

如果一個家庭每月家庭收入3000多元,結餘1000元左右,孩子剛一歲多,家長希望孩子將來能讀國內一流的大學。那麼,該給孩子怎樣做規劃呢?

對此,專家建議把投資資金拆成兩部分,一部分投入到教育保險,另一部分投入到基金當中。按照合計10%的回報率計算,家長從孩子上初中開始領取收益一直到孩子上大學,基本上就可以滿足孩子的教育費用了。保險收益分成學費和生活補貼兩個部分,建議在孩子初中時期領取學費部分,高中時的學費和生活補貼由保險產品來承擔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