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投資人的理財盲點就是想得太多,本來做的決定已經很正確了,可是卻因為想得太多而沒有出手,結果時間一拖,就錯過了投資時機。比如某個股票從10元漲到20元的時候,還可以買,可是保守型的投資卻會等到漲成50元的時候才敢買,這時候就已經太遲了。所以,建議你不要想太細。當重點都放在細節上時,你反而會忽略大方向,使投資很難有預期的回報。
穩固投資、短線投資達成互補
有些投資者通常是因為太聰明,看到這個也好、那個也好,因此很容易變來變去。這類投資人足智多謀、愛研究、愛接收信息,所以隻要市場有變化,她們就會改變投資策略。這類人比較適合短線投資。進進出出的操作,不但可以滿足她們的成就感,如果夠努力,也可以賺到不少錢。可是,這類投資人的缺點就是守成不易。所以建議你將錢分成兩大塊,一部分做穩固的投資,再拿另一部分去短線投資,以達到互補的效果。
搭上“小業主”的快車
《商道》中有句名言:“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說的是人不可欲望無盡,要腳踏實地。看不起小本小利的人永遠也發不了大財。隻有慢慢積少成多,一步一步地走,最後才能爬上財富的頂峰。
王女士結婚十年了,每月省吃儉用,所以銀行存折上的數字直線上升。她一直認為:“如果沒有儲蓄,生活就等於失去了保障。”而理財專家卻對這種做法提出了質疑,因為王女士把儲蓄變成了嗜好,而忘記了等錢儲蓄到了相當數目時可以提出來動動腦筋,活用這些錢,使它能賺到遠比銀行利息多得多的錢。銀行裏的錢越存越多的時候,人在心理上覺得相當有保障,便會靠利息來補貼生活費,這會使人養成依賴性而失去冒險奮鬥的精神。
將興趣愛好轉化為店鋪經營
有一位身居某知名外企高位的孜孜說:“我一直很想開一個藝術品方麵的小店,不管我今天在外企掙了多少錢或職位有多高,這是我的興趣和心願。”三年前,她和一個朋友經營了一個銷售世界各地布藝品的小店,生意非常紅火。
像孜孜這樣的人很多,現在的工作並不是她們的興趣、愛好,不能滿足她們的精神需求。她們隻要物質稍微寬裕一點,就會花費很大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中,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在。有些人也會將這種興趣轉化為店鋪經營。如果她們注意經營方法和技巧,不僅能滿足自己的興趣,而且能賺到錢。
理財心態要端正
王虹起先做辦公室工作。有一天,她突然覺得自己不過是像機器中的一個螺絲釘一樣任人擺布,覺得毫無趣味,便提出辭職,自由自在地擺起小攤子來了。剛開始,家人朋友極力反對:“你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做,出來擺小攤多不體麵!”可是,她做體麵的辦公室工作時,每月的薪水很少,生活很拮據。自從她辭職擺小攤子以後,每月的收入大增。生活富足了,家人和朋友們又怎會感到不體麵呢?
人們說“富貴”,而不說“貴富”,確實是富有人生哲理的——人必須先富,然後才會得到一般人的尊敬。可是,如果隻一味地顧慮體麵,弄得很多正當賺錢的小生意都不敢去做,生活困苦,還有什麼體麵可言?一個人隻有先不顧體麵,去做能夠賺更多錢的小事,等大富之後,才能贏得更大的體麵。《商道》中有句名言:“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說的就是人不可欲望無盡,要腳踏實地。看不起小本小利的人永遠也發不了大財。隻有慢慢積少成多,一步一步地走,最後才能爬上財富的頂峰。女人想當小業主,更要端正心態,放下所謂的體麵。
“下海”前的預備工作
能否在商務活動中發揮才能,一切取決於女性的興趣、能力和文化程度。實際上,對於每個女人來說,經商的機會都是存在的。為了把握這種機會,你可以閱讀報刊上的廣告,了解市場需求,在適當的時機挑選適宜的商業項目下海經商。
你要先研究幹什麼,是辦谘詢、開事務所,還是直接進入商界。你要像個內行的專家,設法弄清事物的本質。在投入錢財和精力前,你要了解市場及其信譽。想一想誰會對你有利。你要準備幹重活粗活,幹從來沒幹過的活,還要學會做出事關今後商業活動命運的重大決定。你要學會編造切合實際的商務計劃,核計是虧損還是贏利。你可以聘請專業人士加盟,但盡量不要用家屬和親屬。因為把經商和生活攪在一起,結局通常是悲哀的。如果遇到競爭,你要先搞清楚競爭者有多大優勢,市場是不是飽和,能做哪些對手無法做的項目。你要巧妙地宣傳你的商品,還要學會管理錢財,學會分析銀行賬目,懂得貸款作用。你要讓銀行家相信,你是可靠的,你有償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