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依舊沒有我幫忙的餘地,五點多的時候我媽叫我打電話給我爸,讓他關了店麵,回家吃飯。
因為臨近春節了,一般也沒什麼人去店裏,加上我回家考,所以才會喊我爸回來吃飯平時一般都是他們直接在店裏吃,店裏有個小廚房,我媽當時覺得再外麵吃太貴,特別弄出來的。
我小時候也沒少在店裏吃飯,因為那個時候我媽也沒空回來特意給我做飯,一般都是放學了就直接背著書包去店裏,吃完了就在小桌子上寫作業。
現在想起來,仿佛還曆曆在目。
店裏離我們家還是有點距離的,但也不是很遠,騎電動車五分鍾就能到,我爸回來的時候飯也做好了。
那隻雞最後隻燉了一碗雞湯,我媽特意拿了一個碗裝了起來,放在我麵前,叫我全喝了。
吃完晚飯我爸就又去店裏了,我則跟著我媽下樓散步去了,而且還是我主動提出來的,搞得我媽都有點吃驚。
因為我以前總是吃晚飯就回自己房間癱床上了,有時候我媽看不過眼叫我去我都不愛動,忽然間主動提出來跟她一起去散步,她不驚訝才奇怪。
其實以前真的是我不對,做得太少,而且總覺得父母對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不懂得感恩,現在我悔悟了,希望不算太晚。
陪著我媽散步的時候難免遇上一些街坊鄰居,看著他們紛紛對我媽投來羨慕的眼神,我心裏真的有些不是滋味。
現在的年輕人陪父母的時間真的太少了,有時候就算有那個時間,大家也不願意花去陪陪父母,因為覺得跟父母有代溝,沒有話講,沒意思。特別是男孩子,因為男孩子的感情一般比較內斂,不善於表達,而女孩子會相對好一些,所以我一個男生陪著我媽散步她們才會那麼羨慕。
散完步我媽就去店裏陪我爸了,雖然他們年輕的時候也吵架,但越到老了越明白枕邊人的珍貴,反倒越發的分不開了。
其實這樣也挺好的,我不在他們身邊?至少他們還能相互依靠。
雖然我們家算不上什麼模範家庭,但也還算幸福,小時候我爸我媽雖然會吵,但吵架的時候也會克製著自己,從來不會動手或者是怎麼樣,而且吵歸吵,沒多久就又和好了。
我一直覺得,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性格塑造作用還是挺大的,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出來的孩子,一般性格差不到哪兒去。
還有就是經濟條件了,有句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雖然不一定要多有錢,但至少要保證衣食無憂?一旦無法做到這一點,矛盾就很容易爆發。
這也是為什麼我比較想等經濟條件好一點再要孩子,一個是不行孩子跟著我們受苦,畢竟養孩子是一項很龐大的支出,沒有準備好遮蔽資金就隻能從大人原本的資金裏麵擠,如果是這樣,那還不如先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