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列出來的這些疑難雜症,人家葉秋簡單沉思一番,就能給出不少治療方案來。
此時此刻,他總算是明白為何老祖交代他,無論付出多少代價,都要把此人爭取過去。
試想一下,有著此人存在的話,對藥王世家的聲望影響很大的。再看看對方的年紀不過二十出頭,假若等到他這個年紀的話,藥王世家真的有可能走不出川中了。
“藥王的好意,我心領了。至於什麼加入藥王世家,享受他人膜拜,我一點興趣都沒有。作為大夫,理應是懸壺濟世,而不是想著讓人去膜拜。當年的孫思邈如此,孫家茗亦如此,川中藥王世家封閉太久,也該出世了。
孫先生,我這個人性子直,說話有些直接,還請你不要見諒。當然這些也是我的肺腑之言,還望你告之藥王,希望他慎重考慮一下。”
想要光大中醫門楣,緊緊靠著那一個人是不行的,這需要一群人經過一代或者數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實施。
在古代的時候,中醫還是非常強大的,西醫也就是十九世紀才開始流通世界的。人家西醫大夫不藏拙,漸漸的推廣到全世界來了。
反觀一下中醫大夫,他們信奉一句話,教會徒弟餓死師父。一些好的東西,他們到死都未必會交給徒弟,久而久之讓一些好的東西失傳了。
中醫沒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不少人江湖術士不懂裝懂,利用人的心理去哄騙他們,進而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提到中醫產生了一種恐懼感。
不說其他的,就像前些年來的馬教父、張教母利用老百姓無知的心理進行作祟。就拿馬教父來說,他提倡什麼紅豆綠豆治百病,一下子讓帝都地區的紅豆、綠豆價格哄抬不少。再來說說張教母更可惡了,她提出來養生治病讓人去使用活的泥鰍、癩蛤蟆,不少人不知道真假,結果深受其害。
類似這樣的例子,那可是數不勝數的,一來二去,大家看病的時候首選的還是西醫,漸漸的讓很少人去學習中醫了。
孫誠沒有想到的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麵會因這個話題告終。好在他也是一名實用主義者,倒也是沒有生氣。必定兩人第一次見麵,暫時還不是很熟悉,他深信葉秋知道加入孫家的好處之後,肯定會主動聯係他的。
殊不知,葉秋對加入孫家一點興趣都沒有,光是從孫海銘那裏知道孫家的一些齷齪事情,足以讓他提不起來興趣了。
不過他心中出現一個大大的疑惑來,孫家人早不來找他,為何會在這個時候來呢?
想不明白,他始終想不明白,也就沒有往其他深處想,必定眼下他手上的事情頗多。江湖中的事情也好,世俗中的事情也好,足夠他一人操勞的。
累的時候,他會經常重複一句話,天降大任於斯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