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難(2 / 2)

一旁的李神諭聽得兩人話語中十足的火藥味,不禁皺了皺眉,“兩位有何事不妨直言。”

道夕慚愧地把頭低了下去,“隻是小僧一時失言,若有得罪將軍的地方,小僧在這裏向將軍賠罪。”

“哼!”林仁肇仍甚是氣惱地說道:“大師那不是一時失言吧,某還以為你是江北派來的細作呢。”

誤會大發了,道夕心裏不禁苦笑不已,自己隻是一時嘴快,想不到就被扣上了趙宋奸細的帽子。雖然自己有那麼點心思助趙匡胤,但也不是那種為了榮華富貴出賣朋友的主啊。這不都是大勢所逼麼,正所謂良禽擇木而已,賢臣擇主而事。道夕覺得自己這麼做,是為大家找個好出路而已。

還有李神諭,其實道夕也想著怎麼勸他早日離開金陵小朝廷這個泥沼呢。

林仁肇的咄咄逼人並沒有惹怒道夕,卻激怒了李神諭。在李神諭心中,道夕雖然為人沒一個正形,但一直都是光明磊落,為朋友兩肋插刀一點都不含糊的人。再加上她對道夕有那麼點莫名的好感,一聽到林仁肇這般詆毀道夕,她再也平靜不下去了。

“林將軍,小女子深知道夕大師的為人,絕非那種賣友求榮之輩,將軍怕事言過其實了吧。”李神諭按捺著心底裏的火氣,很平和地說道。

林仁肇詫異地看了一眼李神諭,他沒有想到李神諭居然是站在道夕那一邊的。他驚異於道夕跟李神諭的關係,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

道夕見兩人之間有點較真的樣子,急忙開口道:“ 此事全賴我,不關林將軍的事,小僧當時一時嘴快,欠考慮了。”

道夕很誠懇地向林仁肇認了個錯,然後又把昨夜發生的事向李神諭解釋了一番,當然沒說自己跟著兩個小蟊賊進了丞相府的事兒。

李神諭聽完,很凝重地沉思了片刻,才說道:“如此看來,有人已經把主意打到了林將軍身上。不知林將軍在金陵有沒有得罪了什麼人?”

李神諭與林仁肇看到的不一樣,她並不是沒有考慮林仁肇畫像是趙匡胤的所為,而是無論趙匡胤用什麼陰謀詭計,隻要林仁肇在金陵一日,她都有辦法保住他。但若是來自金陵內部的暗箭,這李神諭就有些擔心了。

她太了解自己那位軟弱的皇兄了,外人說的他可能會不信,會猶豫,但如果是自己親信的人所說,他一定會深信不疑。

如果是金陵裏的某股勢力想要用林仁肇的畫像來做文章,那麼,李神諭即便在李煜眼中再有份量,也沒信心保證林仁肇不被構陷。

“林某自來了這金陵,卻未曾惹過什麼大人物。”林仁肇自來金陵,一直都很低調,即便前幾日來往於王公大臣們的府上,也謹小慎微。

“如此便好,”李神諭放下心來,說道:“ 若這事為江北方麵所為,那麼就不足為慮,將軍不用在意,無論對方打算用何種方法來將畫像呈現到陛下麵前,李神諭都可以將之推托為江北的陰謀之上,在不涉及國內利益的情況下,她相信也不會有什麼陰險小人出來落進下石。

“兩位,”道夕見氣氛有所緩和,於是說道:“小僧有一個主意,卻不知當講不當講。”

“道夕,你說。”李神諭朝道夕點了點頭。

“江北的意圖無非是想用反間計來除去將軍,如此一來即可為南下掃清障礙,又能讓朝廷內生嫌隙,實乃一步很高明的棋。適才聽聞王爺言及我朝將派使節前往汴梁,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趙匡胤必定會在接見我朝使節的時候出示畫像,蠱惑使臣。且不知我朝前往汴梁的使臣是哪位大人?”

屋內三人聽得道夕的分析,皆是震驚不已,不禁是驚於道夕如此縝密的心思,更驚於如若趙宋方麵真的這般行事的話,後果一定很糟糕。因為三個人都知道,這次前往汴梁的使臣,是李煜的胞弟李從善。

李煜向來極是信任這位胞弟,如果李從善真的中了趙匡胤的奸計,那麼不難想象,林仁肇極有可能會被李煜認為是有叛國之心。

李神諭不再如剛才般鎮定自若,一時間失去了方寸,看向道夕說道:“此次前往汴梁的是我的另外一位皇兄李從善。如若真如道夕你分析的這般,那麼此事的嚴重性就很難預料了。”

李從善沒有什麼才智,也是個極其軟弱的人。而軟弱的人,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很容易輕信人。無論對方是自己親近的人,還是敵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