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奏對(2 / 3)

而中原曆經五代,禍亂不止,民生凋敝,其財力並不比江南諸國強大。但同時對於久不休兵事的江南諸國,新生的趙宋王朝在兵備上麵卻極有優勢,再加上趙匡胤的銳意改革,杜絕了地方擁兵自重的情況,雖然犧牲了一部分皇權,但卻是穩固了王朝的統治。如此上下一心,隻要稍微有點大局觀念的聰明人,都能看出來趙宋一統天下的決心以及底氣。

趙匡胤很滿意蕭左的答案,嘴角勾起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朕聽晉王言及你想投效於其麾下?”

皇帝的話說得很有水平。蕭左差再次感受到跟皇帝打交道,如果心髒不好隨時都有可能被嚇死。之前蕭左向趙光義表明心跡,欲投靠趙宋,但又想留在金陵做情報工作。而汴梁方麵留在金陵的情報部門直屬上司就是趙光義。

趙匡胤沒有說你是蕭左是想投靠我,而是投靠趙光義,這麼說起來也算不錯。但這話一說,難免有歧義。皇帝最忌憚的就是手下人結黨營私,這個問題一時間讓蕭左吃不準趙匡胤的心思。

就蕭左所了解的曆史來看,趙氏兄弟一直情同手足,並沒有暗生嫌隙,起碼在趙匡胤死之前根本就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弟弟有不臣之心。再者而言,當年趙匡胤之母杜太後臨終遺言金匱之盟,皇位兄終弟及。有這麼個護身符保護,趙匡胤也不會去猜忌自己的胞弟。

可眼前趙匡胤這麼問,難道是看出了趙光義的野心?蕭左頓感為難,權衡一番,最後隻得說道:“小人隻為這天下一統,亂世早日結束盡一份綿薄之力。”

蕭左覺得無論是對趙匡胤,還是趙光義表忠心,這都是一件對自己很不利的事。他偷眼看了看站在門口的內侍頭子王繼恩,又看了看趙匡胤,才勉強說了這麼個高大上的理由。

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表示出自己隻是效忠趙匡胤,說不好被那位很可能被趙光義收買了的王繼恩聽去了,日後趙光義當了皇帝難免對自己秋後算賬;如果順著趙匡胤的話往下說,又很可能惹來他的猜疑。蕭左清醒自己有一個高尚的師傅,讓他能靈光一閃,避重就輕想到了這麼個答案來堵趙匡胤的嘴。

趙匡胤聽完不置可否,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蕭左,於林仁肇一事,你有什麼看法。”

蕭左心裏暗暗叫苦,知道趙匡胤這是想借自己對反間林仁肇這事的態度來考校自己。他完全沒有想到進得這個大殿才一刻鍾不到,趙匡胤就給自己出了三個一般人很難回答的難題。果然能當皇帝的,都特麼不是一般人呐。

站在當權者的立場,用反間計除去一個敵國將領無可厚非;可是站在蕭左一個剛投效過來的外臣,這個問題就太難回答了。如果說皇帝你這計謀用得好用得妙,那不免在趙匡胤心底留下一個賣友求榮的印象,畢竟蕭左以前身份是南唐的臣子,林仁肇跟他還是同殿之臣;如果說皇帝你這計用得有點不地道,那後果更嚴重,估計自己在趙宋就真的沒有啥前途了。

“啟奏陛下,小人以為,陛下此計甚妙。”蕭左強裝鎮定,死死地咬著牙齒說道。

“何以見得?”趙匡胤的目光之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異色,不免對蕭左的人品有點疑慮。

恰巧蕭左偷偷抬頭看到了趙匡胤臉上的異色,心裏忍不住埋怨,你說老子容易嗎,不這麼說,保不齊你馬上就翻臉把我攆出去了。

“陛下此計可謂天衣無縫,隻是小人以為,要掃清南唐最後的障礙,並不一定要除去林仁肇。”蕭左字斟句酌,謹小慎微地說道。

“是嗎?”趙匡胤很平淡地問道,看不出喜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