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造紙術的發明(1 / 1)

造紙術的發明者名叫蔡倫,字敬仲,東漢人。他所發明的造紙術,對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蔡倫出生在桂陽的一戶農家,從小家境貧寒,為了養家糊口,就進宮做了太監。

蔡倫在宮中擔任小黃門一職,負責照料皇家貴族。他必須時刻小心翼翼,不能有絲毫怠慢。有時還會受到大太監的責罵,受盡了煎熬。

蔡倫在進宮之前,就對造紙術感興趣了。他曾用破舊的廢物,比如破魚網、舊布等揉在一起,做了很多加工和實驗,但都不太成功。

他開始總結西漢以來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過了很長時間,通過不斷的實驗,造紙的原料和工藝都得到了改進。舊魚網、破布和樹皮都成了造紙的原料,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擴大了原料的來源;另外,不同於傳統流程,他又增加了用石灰進行堿液蒸煮的工序,這樣,植物纖維分解的速度加快,分解得更加細致、均勻;再經過包括切斷、搗碎、漚煮、化漿、定型、風幹在內的一整套工藝流程後,紙張的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書寫起來非常方便。

公元105年,蔡倫把用他的造紙術造出來的優質紙張進獻給了漢和帝。漢和帝因為他對造紙的貢獻,把他封為龍亭侯。然後,曾經廣泛使用的竹簡、絲帛等書寫材料,開始被蔡倫的植物纖維造紙代替。

造紙術的改革之後,造紙業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手工行業,在全國發展起來。紙的推廣使用,對許多方麵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保存文獻、記載曆史、交流思想、積累傳播文化、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等。之後,造紙術先後傳到朝鮮、越南、日本、阿拉伯、非洲、和歐洲,19世紀又到了大洋洲,全世界都接受了它。

中國的造紙工人把蔡倫尊為造紙業祖師,而且日本等國的造紙工人也把他奉為鼻祖,曆代供奉。在我國,很多產紙地區,都有為祭祀蔡倫而造的廟宇。蔡倫的祭祀紀念日就是每年陰曆三月十六日這一天。

故事悟語:

一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刻苦鑽研、不斷嚐試的精神,為更大部分的人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