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業應用基礎研究經費“供給製”預算初探(1 / 2)

農業應用基礎研究經費“供給製”預算初探

財經管理

作者:商中水

摘要:我省實行部門預算分類改革後,基本支出預算已基本到位,但專項支出預算目前仍然流於形式,預決算差異較大。所有項目資金仍需要通過廣大科研人員不斷的競爭性獲取。本文從我省地市級農業科研院所實際出發,探討農業應用基礎研究經費,通過部門預算實行供給製的可行性。

關鍵詞:地市級農業科研院所 農業應用基礎研究經費 供給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在科研經費保障方麵實行“競爭製”模式也在不斷強化。以2001年12月20日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國家科研計劃實施課題製管理的規定》為標誌,進一步確立了科研項目經費實行“公平競爭、擇優支持”的原則,建立以課題組為基本活動單位,進行課題組織、管理和研究活動的一種科研管理製度。這種製度在實踐中有許多優勢是明顯的,但是,在我國現有體製環境下公平競爭、擇優支持項目經費,還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式,項目經費的競爭性在實踐中存在被扭曲的現象,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和探討。

1.科研項目經費“競爭製”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項目爭取難度大,專項經費流失嚴重

我們知道,能不能爭取到項目經費表麵上看是憑競爭實力,但是,除了科研實力以外,在實際運行中人為因素影響很大。有項目資金分配、相關資質審批、相關技術認定等權力部門和項目申報單位的關係有時變得很複雜,甚至不擇手段謀取立項支持,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時有發生。有報道稱,中國是個“跑部錢進”的社會,也間接證明了有限項目經費存在流失現象。

1.2資源配置不合理,財務管理難度加大

競爭使弱勢學科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項目經費較少,一些優秀人才無法發揮作用;優勢學科項目多,經費相對寬餘,大量的科研儀器設備不能資源共享,甚至閑置浪費,項目資金運行效力匱乏的現象普遍存在。會計人員對項目經費的管理主要還是集中在會計核算方麵,迫於預算管理與維護單位利益的壓力,會計監督有時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單位財務管理意識,加大了財務管理的難度[2]。

1.3農業科技貯備少,科研精力投入不足

忽視農業應用基礎研究現象較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製約農業科研工作正常開展和水平的提高,是科研成果技術含量和成熟度不高的主要因索[4]。導致農業科技貯備和長遠發展後勁不足。即使在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的應用技術和開發研究方麵,一些科技精英身兼數職,既是領導,又是學術帶頭人;既是專家,又是評委,整天集中於申報項目、撰寫論文、申請專利和申報各類獎項的競爭當中,導致科技自主創新專注力下降,無法撲下身子搞科研,科技成果也就無法做實、做深、做大、做強。

2.“供給製”的設想與定位

農業科研項目經費的投入不能完全采取“競爭製”,要從農業科研實際出發,不斷研究和探索多元化新的形式。

2.1農業科研項目的特殊性

農業應用基礎研究就是把自然科學或者其它有關基礎學科領域中帶普遍性規律性的理論,變為農業科學的應用理論。主要任務是揭示生物生長發育規律、高產形成、優質低耗、抗病蟲、抗逆性的生理基礎與遺傳規律,拓寬其遺傳基礎,不斷探索育種新途徑、新方法、病蟲害發生規律與防治等理論[4]。不同於一般的工程類、服務類、推廣類等一次性項目,基本上都是與農作物、畜牧業研究有關,具有周期性長、受自然災害影響大、技術成果見效慢的特殊性。基層的農業科研單位接觸農業生產平台多,需要有長期的、穩定的、一定規模的資金做支撐。

2.2“供給製”預算的設想

所謂“供給製”通俗地講,就是你需要的東西不是你來買而是無償分配給你,如現在部隊的士兵就是實行供給製。這裏講的項目經費“供給製”,就是將基層科研單位承擔的農業應用基礎科研工作,所需運行資金按一定標準和方法予以保障。可以通過部門預算的形式納入專項支出預算,無需科研人員競爭性獲取,為科研人員創造寬鬆的科研環境和擁有相對固定的研發經費提供支撐。

2.3“供給製”預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