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養殖戶停電風險防範機製建立的探討
企業管理
作者:何劍輝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水產優質養殖呈快速增長的趨勢,水產養殖戶為提高經濟效益,逐步轉向高密度優質養殖,對增氧設備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製,魚塘配電設施往往以戶外設備和架空線路為主,在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下,容易出現故障停電,尤其在沿海地區台風多發季節,養殖戶將麵臨巨大經濟損失的風險。為此,本文論述通過管理手段,探討魚塘養殖用電的事前、事中、事後的預控措施,降低魚塘養殖戶的用電風險。
關鍵詞:聯動機製 風險提示 溝通宣傳 停電調查
1.現狀
隨著集約化高密度養殖的不斷發展,現代養殖業對電力的依賴不斷加深,電網停電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逐步加大。據統計,2013年我市23%的公用台區向養殖戶供電,供電容量同比增長了26%,有關魚塘養殖戶停電方麵的訴求同比增長了16%,為此,降低魚塘養殖戶用電風險的必要性正逐步顯現。
2.風險防範管理
2.1 事前風險防範工作
(1)開展魚塘客戶資料核查,確保戶資料準確性。針對魚塘用電建立專門的檔案管理,全麵開展魚塘客戶的資料核查工作,包括魚塘用電業務辦理的過程性資料、《供用電合同》、客戶常用聯係電話(手機號碼),通過聯合村委會進行資料核對確認和更新。
(2)開展風險提示,做好法律風險防範。與魚塘養殖戶簽訂“風險提示”,明確魚塘養殖戶若對連續供電要求較高,必須自備發電機作為後備電源。無法找到客戶或客戶拒絕簽收的,通過掛號信的方式將《風險提示》送達。掛號信存根聯需保留作為送達依據。完善《供用電合同》條款,增加補充條款,提醒魚塘養殖戶按用電容量自備發電機、漏電保護裝置及用電設備必須按規定使用及保護維護。
(3)全麵對魚塘養殖戶開展用電檢查。落實魚塘養殖戶的用電檢查。著重檢查有否超負荷用電、有否私拉亂接、有否按照合同自備發電機並確保發電機能正常運行。對存在問題的魚塘養殖戶,發出整改通知書,由客戶簽章確認,並敦促客戶限期整改,必要時聯合政府相關部門作停電處理。
(4)加強與政府部門溝通,促請政府部門建立聯動機製。加強對農業主管部門的溝通彙報,全力爭取各級政府支持,促請政府有關部門出台魚塘用戶用電方麵的管理辦法,從政府層麵對魚塘用戶的用電進行約束和規範,並為風險控製和問題解決提供權威的工作指引,從而明確養殖戶、村委會、供電部門各方的責任和事項,引導養殖戶合理的養殖密度,及時提供準確的用電信息,配備足夠容量發電機、缺相保護及停電報警裝置。
(5)開展宣傳工作,提高養殖戶認識。每年迎峰度夏、惡劣天氣前,對魚塘用戶進行停電可能對其造成的影響,以及圍繞發電機的使用和運行維護、電力搶修的局限性等方麵進行宣傳,提高用戶對停電及搶修責任的認識,引導用戶製定停電應對措施。並將有關《風險提示》、《農業養殖用電常識》及用電常識資料等張貼在各村居的公共公告欄。
(6)設立聯係人製度,推動與農辦、村居互助。由各村委會和鎮街農辦提供專門的聯係人和聯係手機號碼,作為信息傳播和協調溝通的重要渠道。與農辦、村居聯合舉辦用電知識及電力設備維修技能講座,使用戶了解自備電源、用電保護裝置等設施的重要性,並提醒、培訓他們保養檢修自備電源和用電設備等的專業知識,提高用戶自救能力。
(7)開展低壓供電線路的巡視,排除安全隱患。組織對魚塘供電低壓線路進行隱患排查並彙總隱患情況。查找並及時處理魚塘台區線路設備缺陷,重點排查低壓線路駁接位置出現的氧化、接觸不良發熱問題,要求各運行單位每年迎風度夏負荷高峰期、自然災害多發期間開展一次魚塘低壓線路的特殊巡視,並應用紅外成像技術開展電氣連接點測溫。
(8)做好對魚塘區域低壓配電網改造項目。重點解決魚塘低壓台區重過載、殘舊線路、電壓低、殘舊跌落式熔斷器和低壓熔片等問題,在項目進行前合理規劃魚塘新建台區布點,規範魚塘區域低壓線路供電半徑控製。魚塘台區新建和改造項目,低壓線路供電半徑宜控製在500米以內,要求電壓損失不應大於4%。結合隱患排查情況,落實項目整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