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競賽體係與提高技能型人才質量研究
教育管理
作者:蔣從根 陳洪華 王萍
摘要:技能競賽是職業教育的有效的載體。技能競賽推動了專業建設,推動了課程建設,推動了教學改革,推動了實踐教學體係建設,推動了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改革,推進了師資隊伍建設,深化了校企合作。通過建設技能競賽體製機製,開展技能競賽,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技能競賽 競賽體係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1. 技能競賽是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
習近平指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係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
職業教育是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的教育,學校的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必須與行業和產業的發展相適應。要培養行業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適應首都區域經濟以現代服務業、現代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國際化大企業和現代高端產業集群為主的特點。怎樣培養北京區域經濟需要的技術技能新人才,必須有科學、高效的載體和教學方法手段,科學建設專業、課程。技能競賽就是我們有效的載體和手段。
1.1 技能競賽有效的促進專業建設
專業建設是培養合格技術技能人才的基礎,搞好專業建設,是我們培養合格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保障。
1.1.1以技能競賽為平台,開展校企合作,促進課程體係建設。技能競賽的內容、工藝、技術必須是社會需要和真在使用或將要使用的技術、工藝、標準。要是技能競賽有意義、有吸引力,必須與企業合作開發賽項,包括競賽規程、技術標準、評價標準。在合作過程中,教師掌握了社會的技術標準和工藝標準,自然了解了企業對人才規格的需求,在專業建設過程中,自然避免了閉門造車,促進了課程體係建設。
1.1.2深度了解企業需求,促進課程建設。課程體係建設是粗線條的。在技能競賽中,與企業的合作探討中,企業對具體技術、工藝要求及工藝技術掌握程度,自然就會熟悉,有利於教師開發課程,是課程建設成為有源之水。
1.2 促進教學模式創新
竟能競賽需要的是知識的綜合運用,不是簡單的知識了解和背誦,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是不能適應的,必須進行教學模式創新,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2.1 教學方式從理論教學為主轉變為實踐教學為主,有機融合。技能競賽考查的是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既要學習知識體係,也要訓練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我們一直倡導的理實一體化的問題,並以實踐能力訓練為主。以技能競賽為載體,有效推動理實一體化課程的教學改革。
1.2.2 教學方式向項目教學轉變。賽項是以項目的變現形式開展,教學也必須適應。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講授的填鴨式為主。技能競賽是以項目的形式出現的,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該項目,這就必然促使教師在指導學生的訓練中以項目教學的形式來組織,運用任務驅動法教學。
1.2.3 促進評價方法的改革。技能競賽開展,是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不是對單個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孤立考核。學生解決的問題是生產實踐中真實的問題,教師必須反思,對過去的考核評價是否科學合理,如果不對考核評價作好改革,是不可能在大賽上取的好成績,更不能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技術技能人才。
1.3 促進校企合作深入開展
開展技能競賽,必須有企業人員參與各個環節,才能保障技能及國內賽有意義、有有吸引力,企業通過參與技能競賽工作,了解學校和學生,實現共贏,有力促進校企合作的開展。
技能競賽的內容必須是社會現在正在使用的或將要使用的技術、工藝、標準,作為學校的教師可能是把握不準的,必須有企業人員參與,才能確保競賽內容的前沿和實用。競賽結果的評價也必須符合社會實際情況,教師的把握也是不完整的,也必須有企業人員參與,才能確保競賽評價符合實際需要,不“誤人子弟”,因此,學校必須積極引入企業參與競賽的組織、評價,學校有了合作積極性;同時,企業可以在合作中,推廣是自己的技術、產品,或者了解自己需要的學生,發現人才,企業也有參與的積極性,這樣,校企合作共贏的基礎,促進校企合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