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係探究(1 / 3)

科學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係探究

社會管理

作者:李永超

摘要:科學構建生態文明指標體係是測量生態文明狀態、考核生態文明建設績效和對生態係統健康進行預警的重要實踐內容。中央並沒有出台統一的考核指標體係,有一部分城市構建了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係,都還處在探索階段。當前需要我們充分認識科學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係的重大意義,深刻分析我國生態文明指標體係構建的現實狀況,積極探討科學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係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地方政府 軟環境 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它是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準確評價、科學規劃、定量考核和具體實施的依據,目的是為了客觀、準確評價人與自然的和諧程度及其文明水平。目前一些城市構建了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係,“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係,將生態文明提升為政府行政決策考量的關鍵因素,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在黨政實績考核的比重,考核結果作為黨政幹部評先創優、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雖然一些城市在生態文明建設考核上做過一些探索, 但截至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套統一、具體、有效的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指標體係。

1.科學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係的重大意義

1.1能夠為評價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具體化、實效化提供科學依據

構建生態文明評價考核指標體係是量化生態文明建設最有效的方法,建設生態文明不能僅限於理論層麵,而是要將科學理論轉化為具體的行動,需要從實踐上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變為具體實際的要求。所以,要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目標進行細化、數量化,使大家對生態文明建設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從而把生態文明建設與自己的工作有機結合。生態文明建設采取考核內容量化、計分層次化、結果運用實效化的方式,使建設評價考核工作程序進一步標準化、規範化,考核結果更加具體化、直觀化,有利於形成科學的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機製。

1.2能夠為生態文明建設過程的監控、測評、考核提供前提條件

生態文明建設涉及麵廣、內涵豐富,將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指標化,使建設主體指標明確,責任到位,才能使各級黨政領導機關及相關職能部門都各各盡其職,各負其。在現實的具體實踐中,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不能憑空而論,而是要有一個規範科學的考核監控指標體係。這種指標評價監控不能隻靠上級機關來做,要靠廣大人民群眾來評價。不僅僅是靠上級機關監控,廣大人民群眾更要參與監控。在現實工作中,更多的不單單是主觀評價監控,重要的是客觀評價監控,最重要的是靠客觀真實的數據做依據。所以根據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涉及的重大目標、重點節點、重要問題,找準生態文明建設的著力點、切入點,構建科學合理的指標體係,就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客觀性。有了科學規範的指標體係,能夠為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考核提供客觀真實的評價標準,為各個地區領導組織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準確依據,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的製度化、常效化、自覺化。

1.3能夠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提供輿論導向

健全完善一套規範科學的考核評價指標體係,在一定時期內將考核評價結果進行公開發布,準確客觀地反映全國各地生態文明建設情況,有助於各級黨委政府機關及領導進行過去和現實比較,有利於加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形成良好的社會導向。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平台常年開設生態文明建設評價專題(專欄),開通環保政務微博,創辦環保手機報等手段,有利於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