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貧窮而自卑
韓國總統李明博,出生在一個極其貧窮的家庭裏。年少的時候,一家人時常居無定所;有一段時間,他們甚至與乞丐為伍。盡管全家人拚命幹活,但他們仍然要為一日三餐而擔心。為了填飽肚子,他們不得不以別人不屑一顧的酒渣為主食。每次吃完酒渣後,李明博總是滿臉通紅,周身散發著酒味;如此一來,他時常受到周圍孩子們的嘲笑。
在這種環境下慢慢長大的李明博,內心充滿了濃厚的自卑感。覺察到兒子的心理,李明博的母親特意安排他去幫助鄰裏做些事情,不僅要幫助窮人,也要幫助富人。
起初,李明博並不明白母親的用意,他還以為,母親想讓他趁著幫忙的機會大吃一頓呢。可事實並非如此,每次他去人家幫忙時,母親總要一再地囑咐他:“去了以後要好好幹活,而且,不準吃任何東西,一杯水都不行。”盡管不能理解母親的心思,但聽話的李明博還是照做了。
但去富人家幫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止一次地,衣著破爛的李明博,被主人當作乞丐拒之門外。對此,母親並不在意,仍然讓他去幫助別人。於是,李明博就想了個辦法,每次前去幫忙時,就悄悄地溜進去,做完街坊大媽吩咐的事情後,再悄悄地溜走。
有一次,他去一戶富人家幫忙,幹活的時候,他總覺得有雙眼睛在悄悄地注視著他。原來,那是主人阿姨在監視他。對於阿姨的做法,李明博並不在意,他依然全神貫注地做著自己手上的事情。幹完活後,正當李明博打算像往常那樣悄悄溜走時,阿姨叫住了他:“孩子,你幹活時我特意看了,真是好孩子啊!幹活時碰都沒碰食物,而且那麼賣力。你稍等一會兒。”很快,阿姨包了一袋精美的食物送給李明博,讓他帶回家去。麵對平生嚐都未嚐過的美食,李明博謝絕了:“母親讓我幫忙做事,不需拿東西,我先回去了,再見。”
對李明博來說,那是他永生難忘的一件事——那是他第一次幹完活受到款待,也是他第一次為自己感到自豪。也就是從那天起,李明博充分理解了母親的苦心:“窮人也能堂堂正正地幫助富人,因為貧窮而依賴富人的幫助,你將貧窮一輩子。”同樣是在那天,李明博在心底徹底刪除了對富人的期待,而在以前,他的心裏一直藏著一個念頭:“富人是否會給我一些幫助呢?”
也就是從那天起,一粒自信的種子,在李明博的心田裏生根發芽,越長越旺。最終,他的自信將自卑驅逐得無影無蹤。
憑著堅韌不拔的努力,李明博不斷地向前走去。後來,他通過半工半讀的方式念完高中走進大學。大學畢業的李明博,經曆一番周折後,進入韓國著名的現代集團。在他成為現代集團的會長後,他時常聽到這樣的話:“李會長,聽說你小時候過得很苦,是真的嗎?我以為你過得非常富裕呢。”就連以慧眼識人而聞名的現代集團鄭周永會長,同樣說過這番話。
這也難怪,李明博是那樣的自信,他的身上絲毫看不到貧窮留給他的陰影;這樣的人,別人想當然地以為他是從富裕家庭走出來的。對李明博來說,自信,早已融化在他的生命中,成為他人生中最為寶貴的一筆財富。來自內心深處的自信,使他麵對任何一名高官政要都能坦然自若揮灑自如。帶著自信,李明博告別企業投身政界,在經曆幾番沉浮後,他成了韓國第十七任總統。
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李明博如此說道:“貧窮一直伴隨著我們一家,但母親從未依賴過別人,反而努力幫助那些境遇相仿的窮人,甚至讓我們去幫助富人。我們兄妹從不埋怨貧窮,反而一直心存感激。雖然貧窮卻從未放棄夢想,一直非常自信。”從貧窮中走出來的人有很多,但有幾人敢說自己“一直非常自信”?
人在貧窮中,可能活得勤勞活得刻苦活得熱情活得善良,但最難得的,就是活得自信。是啊,在一個吃不如人穿不如人住不如人物質條件處處不如人的環境裏,有幾人能夠不自卑呢?甚至可以說,自卑,是窮人身上最為鮮明的一個烙印。而在成長的曆程裏,自卑往往就像一塊沉重的鉛塊,壓得一個人在貧窮的泥潭裏越陷越深。
事實上,正像李明博的母親所說的那樣,身為窮人,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幫助別人,甚至是富人。也可以說,活在貧窮中的人們,窮的是身外的物質條件,而不是自己的心靈與能力。任何一個窮人,都不應當因為貧窮而看輕自己。
而我多麼希望,普天之下每一個在貧窮中艱辛掙紮的人們,都能像李明博那樣,不因貧窮而自卑,而是勇敢地活著堅韌地活著獨立地活著坦然地活著,最終活出一份自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