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得隴望蜀(1 / 1)

教訓案例

爸爸媽媽的“標杆”

有一個小男孩跟我說:“我做夢都想當幹部,我從來沒當過,好不容易當個小隊長,樂得屁顛屁顛的,回家後趕緊向媽媽彙報這個好消息。”

媽媽當時把嘴一撇:“小隊長有什麼好吹的,那是中國最小的官了!我小的時候,當的是大隊長!”

“本來想給媽媽一個驚喜,沒想到媽媽還沒瞧得起我。”

“後來,我當上中隊長了。”

“那你媽這回高興了吧?”

“高興什麼啊,我媽回來就問我,大隊部候選人有沒有你啊?”

爸爸媽媽的“標杆”永遠超越孩子的水平……

專家解析

孩子的努力怎樣才能讓大人心滿意足、稱心如意,有如願以償的感覺呢?應當既要有合理的定位,把奮鬥目標定在“跳一跳,可以夠到”的位置上;又要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傳統家長製文化的影響下,不少家長把孩子當作附屬物,當作實現自己理想和夢想的工具。官本位的思想、庸俗的價值觀和社會的集體焦慮感還很嚴重。人們在追問人性和倫理的同時,也在尋找教育的誤區。

對孩子的態度要切實,不浮躁,負責任,敢擔當;使孩子有依靠,有安全感,把理想放在心裏,然後一步一步去實現。對孩子充滿希望,不讓希望落空,就要對孩子誠懇地愛護和幫助。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包括:開導式——針對青少年注重自我感受、認知事物情緒化、容易走極端的特點,善加勸解和開導;批評式——由於青少年的年齡、閱曆的限製,往往偏激或理想化,批評是在肯定他們的熱情的基礎上拓展視野的行為;提升式——青少年構建的道德素質打下做人的基礎,對其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提升人生的境界。在生活中每天進步一點點,並不是很大的目標,也並不難實現;但是,想一步登天,結果往往落空。

教育誤區

1.逞強好勝。“隻能第一,不能第二”,得寸進尺下賭注式的承諾,得意時沾沾自喜,失意時一蹶不振。

2.爭豪鬥富。生活作風張揚,鋪張浪費成風。信奉“錢能擺平一切”,缺乏勤勉和節約,更不會艱苦奮鬥,遇到挫折無可奈何。

3.好高騖遠。認為“競爭社會需要張揚,老實難免吃虧”。大人沒有走出蒙昧,有恃無恐,言過其實,難免下不了台,隻好和孩子一起吞下苦果。

成長故事

自信源於爸爸媽媽的“策劃”

樂樂嫌自己個子高,爸爸媽媽為了培養她的豁達大度,就說:“不要為這點小事耿耿於懷,個子高,正好可以做模特。”

樂樂學習畫畫,雖然畫得亂七八糟,但是爸爸媽媽總是溫和而親切地鼓勵她,平易近人的話語常常讓樂樂笑逐顏開。

樂樂從小喜歡看書,也喜歡寫文章。媽媽一直鼓勵女兒投稿,但她實在沒有信心。有一天,媽媽拿著《揚子晚報》,興奮地說:“快看看,我們家樂樂寫的詩上了晚報了!”樂樂接過報紙一看,果然是自己寫的十幾行的小詩,是媽媽幫著投的。此後,樂樂寫作的勁頭越來越大,發表的作品也越來越多,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

一天,樂樂無意中聽到爸媽的談話,原來,媽媽悄悄幫著投稿,即使收到很多次退稿也不中斷,因為她相信孩子總會成功的。媽媽的良苦用心真讓樂樂感動不已!

樂樂想當記者,父母的第一反應是: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要“潑冷水”,而要委婉含蓄地因勢利導,給樂樂創造了一個個學習和深造的條件和機會。

現在,樂樂已經在一家知名媒體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她總結到:勇敢是一種感覺和態度,我始終在“我能行”的環境中努力奮鬥,才最終掌握著自己的命運。

相關鏈接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岑彭傳》:人若不知足,既平隴,複望蜀。

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得寸進尺、貪心不足,“吃著碗裏,看著鍋裏”,非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