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你們聊一聊馬略改革,作為一次極其成功的案例,被載入史冊的馬略受到廣泛的讚揚,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整個改革的進程,看看能在其中發現些什麼。野,先說說你的看法。”
“首先我想說的是我對改革的理解,我認為改革可以看成一種權力再分配的過程,當權棒交接的時候必然會觸及到以往權力既得者的利益,而既得者憑借自己占據的優勢地位對改革者進行不斷打擊,所以曆史上多數的改革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而馬略改革之所以能成功,我認為是在不斷的衝突中利益既得者們發現無法維持現狀,所以適當的調整自己的策略讓出一些次要的權利範圍以保持自己的相對優勢地位,使得馬略改革最終獲得了成功。”
野說完後討好的看向了趙悅,趙悅淡淡的說道:“你有什麼想法都說出來就行了,看著我做什麼。”
野尷尬的繼續補充道:“在馬略之前格拉古兄弟都進行了改革的嚐試,雖然他們的改革因為觸動了貴族的利益而最終失敗,但是社會矛盾因此而變得尖銳起來,貴族們也感受到了改革派帶來的壓力,當馬略提出他的比較溫和的改革措施的時候,權衡之下貴族最終接受了馬略的政策,這就使得貴族和平民之間達成了一個新的平衡,我認為如果沒有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和朱古達戰爭刺激的情況下,馬略的改革結果還很難說。”
李曉陽點了點頭,他對趙悅問道:“阿悅,你有什麼看法嗎?”
“馬略改革是在羅馬軍事力量出現衰退的背景下出現的軍事改革,這是一種出現問題後尋求解決方法的做法,這種做法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因為他沒有一種全局的規劃,也沒有對改革後可能出現的導向做出應對,最終導致了軍方勢力的膨脹從而摧毀了羅馬的共和體製,從這個方麵來看,馬略改革其實是失敗的。”
野連忙拍馬屁道:“對,悅悅說的非常正確,改革就應該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而不是今天實施一些改革政策就說已經改革了,因為改革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其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隻有持續跟蹤並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才不會產生劇烈的動蕩。”
趙悅冷冷的看了野一眼,野頓時安靜了下來,李曉陽發現了,今天兩人的關係好像有點矛盾啊,他繼續問道:“你們設想一下,如果你想要進行一項改革,你應該怎麼去做?”
思考了一下野開口說道:“爭取當權者的支持,尤其是在華夏國,曆史上的曆次成功的改革都離不開當權者的支持。”
“那如果當權者反對改革呢?”
“那就想辦法改變當權者的想法讓他支持改革,不然的話隻能團結一部分利益集團進行顛覆,不然的話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李曉陽不置可否,“拋開顛覆不談,我們說說該如何改變當權者的看法呢?”
這個問題比較深奧,思考了好一會的野斟酌著說道:“潛移默化!我認為隻有潛移默化才能獲得當權者真正的支持,老師你曾經說過,那些成功的人都是通過不斷的正確決策和奮鬥一步步邁向成功的,在不斷分析各種數據並做出決策的過程中,他們對自身建立起強大的自信,甚至是自傲,這種人是非常固執的,要想改變他們的想法隻能是潛移默化。”
一旁的趙悅補充道:“第二次布匿戰爭後迦太基受到了重創,這時羅馬普遍認為迦太基不再是羅馬的對手,這時候加圖出現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羅馬真正的敵人是漸漸恢複元氣的迦太基,可是多數的羅馬人不讚同他,於是在他就在每次的演說之後都會加上一句:迦太基必須毀滅!以為他數十年如一日持續不斷的堅持,終於在羅馬人的心中種下了毀滅迦太基的種子,這顆種子發芽成長,最後成了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