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老張的一片天(1 / 1)

修鞋老張的一片天

老張有一手“妙手回春”的技術絕活:旅遊鞋起皮了,他可以修;皮鞋的前尖“塌”了,他打一針,鞋尖就重新站了起來;皮鞋的大改小、小改大,在他的手下更是小菜一碟……

老張大名張春林,老家在柘城縣胡襄鎮張樓村。因為生活所迫,老張借了60元錢買了一台修鞋機,幹起了修鞋營生,先後輾轉到甘肅、商丘、新鄭等地,後又來到鄭州汽車南站擺了3年地攤。修鞋本來是一個最普通、最常見甚至有些卑微的職業。但外表看似木訥、內心卻很精明的老張,卻瞅準一個機會,在商家、顧客最多的鞋城門口開了間“張師傅修鞋店”。老張在他的修鞋店門頭上打的是“科技修鞋”燙金招牌,雖然很惹眼,但因為店麵又小又亂,沒有一絲時尚氣息。就是這樣一處不大起眼的小店,卻因為老張的“名頭”不小,生意格外熱鬧。據旁人介紹,為了找老張修鞋,有人竟然會跑大半個鄭州。

老張不僅人緣好,而且是一個特別敬業的人。老張修鞋時從不敷衍塞責任何一位顧客,遇到技術難題,也從不輕易放過,總是不斷鑽研,直至“柳暗花明”,把問題解決為止。老張有一手“妙手回春”的技術絕活:旅遊鞋起皮了,他可以修;皮鞋的前尖“塌”了,他打一針,鞋尖就重新站了起來;皮鞋的大改小、小改大,在他的手下更是小菜一碟……老張因為過硬的技術和敬業精神,很快贏得廣大顧客的信賴,鞋城裏很多商家、批發商紛紛找到他,請他給產品維修、改色等,並兼做一些售後服務,“修新如新”,不露痕跡。慕名上門找他修鞋的人也就更多了。如今,就是這個貌不驚人的老張,由一個農民來到城裏,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把一個小小的鞋店經營得風風火火,月收入早已過了上萬元。

由老張,我想到了許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態度。很多人在幹事創業時,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本想一口吞天,氣壯山河,結果卻是“貪心不足蛇吞象”,什麼都未撈著。還有很多人在工作中眼高手低,挑肥揀瘦,缺乏敬業精神,大事幹不來,小事幹不好,空有勃勃雄心,卻連最本職的工作都沒有做好。我有一個朋友,由於自身技能問題,大半年的時間仍沒有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其實,這就牽涉到自身定位問題,隻有明確了自己的定位,英雄才有用武之地。生活中沒有十全十美、稱心如意的事情,我們要想辦法適應生活,而不是讓生活適應自己。一個人,無論你在任何崗位上,如果連小事都幹不好,不可能幹好一件大事。這是人所共識的箴言。

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相對於善惡標準的這句話,同樣也適宜於生活的方方麵麵。再小的物事,隻要我們認真對待,照樣也能幹出一番大事業,開辟一番新天地。這正所謂“螺絲殼裏做道場”,是一種功夫,一種境界,一種成功。修鞋“老張”,即便如此。有了穩定收入的老張,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並把兒子送到鄭州一家最好的中學裏去讀書,兒子的好成績,一直成為老張的驕傲和自豪。老張是個有夢想的人,盡管他的夢想並不轟轟烈烈,如火如荼,但他畢竟是在朝著自己的夢想一步一步走近。

根植現實,手握夢想,無論大小,放飛後總會收獲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