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立能力及訓練
寶寶在6個月時,用雙手向前撐住後,能自己坐立片刻。其實,寶寶從臥位發展到坐位是動作發育的一大進步。這樣,寶寶的視野大大地擴大了,就能更好地接受外界的信息,這對他的智力發展相當有利。雖然這時候寶寶還不能夠站立,但兩腿能支撐大部分的體重。
剛滿6個月的寶寶,好像突然對翻身失去了興趣,平躺的時候老是翹起頭來,拽著父母的手就想要坐起來。這是寶寶要學坐的信號,父母要為寶寶創造學坐的機會,通過一些遊戲,幫助寶寶學習坐立起來。
獨坐練習
在寶寶會靠坐的基礎上,可以讓寶寶進行獨坐練習。父母可以先給寶寶一定的支撐,以後逐漸撤去支撐,使寶寶坐姿日趨平穩,逐步鍛煉寶寶頸、背、腰的肌肉力量,為獨坐自如打下基礎。坐坐站站
媽媽雙手扶住寶寶的腰部或腋下,扶成站姿,讓寶寶的兩腿呈45°分開,然後雙手扶腰,將寶寶身體向下推按至坐姿,然後順勢仰臥下去,片刻之後再扶坐、站立,反複進行3~6次。這個訓練使寶寶由躺變為站,由站又坐了下來。姿勢的變化中,會讓寶寶非常開心,非常有成就感,身體也會隨之硬朗起來。但是在訓練時,要留心手法,注意保護寶寶的胳膊和腰部。
扶坐練習
寶寶仰臥,可以讓他的雙手一起握住媽媽的拇指,而媽媽則要緊握寶寶的手腕,另一隻手扶寶寶頭部坐起,再讓他躺下,恢複原位。若寶寶頭能挺直不後倒,可漸漸放鬆扶頭的力量,每日練數次。鍛煉寶寶腹部肌肉,增加寶寶手掌的握力及臂力。
寶寶練坐3不宜
不可單獨坐 不可以讓寶寶單獨坐在床上,以防有外力或寶寶動作過大而摔下床。可以將寶寶坐的空間用護欄圍起來,以保證安全
不要跪成“W”型 在練坐時,不要讓寶寶兩腿成“W”狀或兩腿壓在屁股下坐立,這樣容易影響寶寶腿部的發育。最好是采用雙腿交叉向前盤坐
不宜坐太久 剛開始學坐時,時間不宜太久,因為這時寶寶的脊椎骨尚未發育完全,坐的時間過長容易導致脊椎側彎,影響寶寶生長發育。寶寶開始練坐時,最好能在他的背後放個大墊子,幫助他保持身體的平衡
平衡感訓練小遊戲
學爬行小遊戲
適合月齡:6~10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可以將寶寶放在俯臥位,爸爸或媽媽可先將手放在寶寶的腳底,利用寶寶腹部著床和原地打轉的動作,幫助寶寶向前爬行。
遊戲目的:這個遊戲能鍛煉寶寶的平衡感,提升寶寶的爬行能力,擴大寶寶的視野。
飛翔遊戲
適合月齡:6~10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爸爸可以雙手並攏平舉,讓寶寶俯臥在自己的兩隻手臂上,讓寶寶雙手分開做小飛機狀,然後爸爸邊唱歌邊左右搖晃和走動。還可以把寶寶抱到爸爸的小腿上,寶寶的頭朝向爸爸的頭,然後爸爸躺在地板上,抓住寶寶的兩隻小手,爸爸上下移動雙腿,整個遊戲要抓牢寶寶。
遊戲目的:這個遊戲能鍛煉寶寶的平衡感。
蹲下、起立
適合月齡:6~10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父母站在寶寶兩側,喊“蹲下”時,父母拉著寶寶蹲下,喊“起立”時再站起,等寶寶熟悉後,媽媽放開手,喊“蹲下”“起立”,讓寶寶自己跟著口令做動作。
遊戲目的:鍛煉寶寶全身肌肉,提高寶寶反應的靈敏度和協調性。
學站立與邁步
適合月齡:6~10個月的寶寶
遊戲過程:媽媽將自己的大拇指讓寶寶抓住,然後輕輕地把寶寶從臥位拉到坐位,再慢慢站起。等寶寶能站後,在床檔上掛些玩具,吸引寶寶站起來取,媽媽需要在旁邊幫助和照顧。讓寶寶在床上站好,用手輕輕地推他一下,使他失去平衡,再用另一隻手準備扶住寶寶,防止他跌倒。
遊戲目的:通過訓練,寶寶站立的能力和平衡能力會有所提高。
訓練寶寶學會表達肢體語言
我們的身體常在自覺或不自覺中以動作的形式傳遞了許多信息,這就是肢體語言。肢體語言是還不會說話的寶寶能夠以字詞表達之前與他人溝通的重要方式。
寶寶能力特點
肢體語言能夠表達出一個人內心的意思,有時比說話更為真實。特別是天真可愛的寶寶,口語表達的能力不夠成熟,所以最擅長運用其肢體語言來訴說自己的心情。寶寶往往在高興時手舞足蹈,生氣時捶拳踢腿,難過時號啕大哭等,都很明顯並且容易被了解。
寶寶肢體語言分析
先天常見的肢體語言 笑——高興;打哈欠——想睡覺或感到無聊;撅嘴——不愉快;伸手向人——想抱;身體打顫——冷;用手推開物品——不想要
後天常見的肢體語言 拍拍手——高興或好棒;點頭——想要或好;揮揮手——再見;用示指輕觸嘴唇——安靜;豎起拇指——好棒;搖頭——不要或不好
寶寶學習肢體語言的途徑,一般有刻意教導與無意示範兩種。當寶寶的身體發展到某一程度,手腳較能靈活運用時,看到成人或較大一些的寶寶做一些可愛逗趣的動作,寶寶就會模仿。對於寶寶的肢體語言,父母要多分析與理解,才能明白寶寶想要表達的意思。
寶寶體態語言訓練方案
給予想象力的發揮:平時,父母可以給寶寶看一些成人不同表情、姿勢的圖片或照片。
同情心:對於寶寶咬人、丟東西等行為,要先了解原因,體察寶寶的情緒,再教導寶寶采用不會傷害到他人的表達方式。
營造一個溫馨、安全的環境:寶寶在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中,會樂於表達自己。
留意父母以本身慣用的肢體語言:寶寶是父母的一麵鏡子,那些有蹙眉歎氣習慣的父母,他們的寶寶一定也常如此;而急躁的家長,其子女也一定不易安靜。
適時的鼓勵與讚美:當寶寶表達方式合適或有進步時,父母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寶寶的模仿性很強。所以,父母良好的示範是很必要的。肢體語言與口語一樣,有些會帶給人愉悅的感覺;有些動作是令人不悅的。因此,當寶寶表現不雅或沒禮貌的肢體語言時,父母應立即予以糾正。
體態語言可以說是人格的一部分。有良好表達能力的人,總是較受歡迎,並有較好的人際關係。這些幼兒期的肢體語言,多數會隨寶寶年齡的增長而慢慢不再使用,因為寶寶已經懂得了用豐富的語言來表達,有的寶寶會繼續使用,起到輔助、強調語言意義的作用。
幫寶寶走出怕生的心理
寶寶7個月時,“怕生”的現象比以前更多了。麵對不熟悉的人會感到不安和恐懼;害怕陌生人靠近他或抱他;總是緊緊地抱著父母不放。
“怕生”是寶寶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現象,說明寶寶已能敏銳地辨認出熟人和陌生人。寶寶怕生,父母就要多注意、多鼓勵、多調教,讓寶寶漸漸走出怕生的心理。
對客人怕生
如果家裏來了寶寶不熟悉的客人,不要將寶寶立刻介紹給客人,不然會造成寶寶心理上的壓力和不安全感,寶寶會因為緊張和害怕而哭鬧。媽媽應把寶寶抱在懷裏,先與客人交談,讓寶寶有一段時間進行觀察和熟悉,他的恐懼心理漸漸消退後,寶寶就會高興地和客人交往。如果寶寶出現了又哭又鬧的行為,就要立即抱他離遠客人,過一會兒再讓寶寶接近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