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位禦林軍的統領來得真不是時候,很快大魚就要出手了,他卻奉旨前來。
當然,這位統領雖然隻是大宗師的巔峰,距離化境隻有一步之遙,但可能就是這一步,卻能夠困住人一輩子。
他的前來是代表了大隋王朝,在之前就算江湖人士想要殺楊未央,也不會束手束腳。
這一次不同,就算是其他四國也不願意正麵和大隋發生衝突。
大業四年快入冬的時候,來自西蜀藩王的世子楊未央正式入京。
京代表了特殊的含義,五國的都是京城,不過是稱呼不同罷了。
如大隋王朝的京城是洛陽,而大唐王朝的京城卻是長安。
楊未央進城是悄然而入的,就算禁軍大統領掌管整個皇室的安危,也得罪不起那群娘子軍。
楊未央一聽一群娘子軍在等著自己,很快頭擺得跟撥浪鼓一樣,打死他也不願意去娘子軍中走一趟。
這可不是矯情,而是洛陽女子太過於輕浮,雖然用來形容女子不當,但是還真沒有別的詞比這更好。
楊未央入城後,直接被送到了皇宮拜見整個大隋王朝權利最大的那位。
他沒有官職在身,自然不能夠直接送入大殿,即便以後不是個王爺,也能封個侯爵,但是他頭上的老子還在,那麼隻能夠禦書房覲見。
大隋王朝的兩代皇帝都是勤政,所以一大群睡不醒的老東西,在天還沒有亮,就得起來,匆匆忙忙趕來早朝。
雖然都有抱怨,可是誰都不敢多說些什麼。
楊未央進入禦書房後,對著旁邊的太監問道:“皇上幾時下早朝?”
站在旁邊的是一個不過十六七歲的小太監,他可沒有那麼多心眼。
“回小王爺,皇上早朝時間不定,而一般來說都是看大臣反映民間情況而定。”
楊未央點頭道:“我還沒吃東西,麻煩小公公去禦膳房取點吃的給我。”
“諾!”
而在朝堂上,已經吵得天翻地覆了。
一派以丞相宇文化及為首的文臣,另一派自然是靠山王楊林。
“皇上,臣以為開鑿京杭大運河是勢在必行之事。此事若成,是社稷之功,百姓之福。”
宇文化及早就看出楊廣對京杭大運河之事是勢在必行,他此刻站出來不過是順應楊廣的心意罷了。
靠山王楊林穿著一身金甲,左手按住腰間的佩劍怒罵:“呸,宇文狗賊大運河的開鑿勞民傷財、會引起百姓的怨恨,使天下民不聊生。你這狗賊,不是要陷天下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嗎?”
上殿者不得持尺兵,可是楊林不同,他可是文帝親弟,楊廣的親叔叔。
楊林自然不傻,他清楚這是楊廣示意宇文化及在大殿上讓人討論的。如果沒人反對,那麼就順水推舟,要是有人反對,恐怕又得容後再議。
楊廣也清楚,修建京杭大運河的代價是什麼,就算他是一國之君,也猶豫不決。
一言九鼎,那可不是說著玩的。
如果他做錯了,也要硬著頭皮做下去,君無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