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四年初冬,西蜀世子楊未央在大隋朝堂與當朝丞相宇文化及第一次交鋒。
這一次的交鋒卻為西蜀日後與西楚一戰埋下了禍端,可是時間若是重來一次,楊未央依舊不後悔,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不止如此而已。
楊未央看了一眼朝臣,笑道:“各位大人應該知道,對於南北大運河的修建,雖然是利民利社稷的曠世之功。可是現如今西楚在瞿塘峽觀望,突厥也如果抓住機會陳兵雁門關外,那麼敢問諸位大人,南唐和北蒙會就此觀望嗎?我們此時要做好的就是長期戰爭的準備,而國庫要是大量外撥,那麼戰爭一旦開始,那麼士兵的糧餉何來?
未央不才,但是也知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戰爭開始的時候,若是國庫空虛,那麼大隋王朝何以抵擋其他四國的虎狼之師。
大隋王朝建立以來,戰爭從外停止過。開皇年間雖然是繁榮盛世,可是文帝也親自出征三次,才將強敵打退。在大業元年的時候,陛下也曾經禦駕親征,所以戰爭從不曾停止。
現在如果修建大運河,我們都知道京杭大運河是一項多麼浩大的工程,國庫肯定不會拿出那麼大一筆錢來修建的。那麼隻有從民間募捐了,而大隋王朝的各地好像賦稅已經增長三成了吧!這是逼著百姓不種田,上山為寇啊!
相信聖上派來接我的胡統領是深有感觸的,或者宇文大人的兒子宇文成都更有感觸。畢竟大魏一役損失了我好好的大隋兒郎十萬,那可是十萬啊!”
宇文化及的臉立刻陰沉起來,這是大業四年來,大隋王朝第一次敗仗。宇文化及知道楊廣雖然隻是將自己的兒子撤掉所有官職,但是並不代表這件事就會這樣算了。
那可是十萬大隋兒郎,即便都是雜牌軍,可是他們的額頭上刻著隋,那麼就是大隋王朝的子民。而皇帝陛下簡單的處置宇文成都,本就惹來天下的不滿,更是讓大魏那群反賊借這件事大做文章,讓楊廣陷入了不義之地。
而宇文化及也在想為自己的兒子謀求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可是楊未央當著滿朝文武提起,就斷絕了宇文成都以後的機會。
可恨,果然和楊秀一樣不是好東西。
宇文化及始終記得開皇十五年的時候,楊秀當著天下給自己的一巴掌,早晚會還回來的。而此刻他心裏卻在冷笑,時間還長,我們會有時間較量的。
更多的是對楊未央的不屑,表現的越出色,坐在龍椅上那位越會不安心。已經有一個可能會成為女帝的姐姐,再來一個有帝像的兒子,楊秀也好過不了。
此刻,楊廣麵帶微笑看著朝臣,卻讓楊未央忌憚不已。
楊廣是怎樣的人,先不說讓後世人如何評價,楊未央卻隻能夠用十二個字概括他的一切。城府之深,野心之大,超越曆帝。
如果五國一統,那麼楊廣將會是超越始皇帝的萬古一帝。
可惜在這樣的社會下,即便他是一位帝王,也會受到來自各方麵的轄製。天下無數人都想要坐上那個位置,卻不知道當皇帝還不如一介布衣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