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將領孟三歸看見楊未央親自帶兵上陣,不由得有些納悶。
都說主將應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可是對於西蜀這對父子來說,還真不存在這個道理。
孟三歸騎在戰馬上,隔著老遠就看到了三萬西蜀步卒腰間掛著的錦繡刀,不由得感受到了一股寒意。
錦繡刀鍛造出來,一共要經曆兩次開封。第一次開封是殺西蜀死囚,因為沾滿了人血的錦繡刀才能夠更好的上陣砍掉敵人的腦袋。
至於西蜀每年根本沒有那麼多死囚,畢竟二十萬錦繡刀需要二十萬的人頭來祭奠。
所以楊秀一般選擇了殺倭寇,在東海一帶去殺倭寇。可是倭寇也不多該怎麼辦,那麼就沾血行了。
需要是人血,而且是自己的血。當有一天錦繡刀上陣殺敵了,那麼就算是死,也要拖著敵人一起去死。
自然,第一代的錦繡刀根本不需要自己的血。在春秋年間,那可是有無數的人頭可以拿來開封。
如今的錦繡刀是第四代錦繡刀,由唐門和王府內的工匠共同打造,也就省略了人血的第一次開封。
畢竟比起春秋年間來,鍛造的技術好上不少。所以錦繡刀已經成為了一種經典,讓人畏懼的典範。
甚至有人言,如果在戰場上能被第一代錦繡刀砍掉人頭,你應該覺得驕傲了。因為春秋下來至今,隻怕一柄也沒有剩下。
這位與曹子歌有著南曹北孟之稱的孟三歸,雖然不隸屬於名將之流,但那也隻是他生的晚一下,隻算得小生後輩。
但天下,終究是年輕人的天下。那些春秋名將逐漸在變老,而自己一群人開始在成長。
就好像曹子歌、王唯一、徐江南、燕南天、黃淮安等等後起之流。
孟三歸本名並不叫三歸,而叫孟輝。在遼東戰場曾經打了三次打仗,成後後春秋的三場經典戰役,三出三歸,全部勝利,所以有了孟三歸之稱。
但是,他一直謹言慎行,後春秋之流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
當接到要與西蜀打仗他擔任先鋒官的時候,興奮的同時也相當苦澀。
隻要白帝城下的那位老人還在,別說大楚王朝的一半兵力,就算百萬大軍齊出,隻怕也占不到一絲的好處。
自楊秀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如此,何況是現在。
西蜀是西蜀,大夏王朝是大夏王朝。按道理來說西蜀遺民其實是大夏王朝的軍民,可是實際上,大隋王朝建立以後,整個天下就開始五分了。
大夏王朝強大沒錯,可是在之前依舊是北周南齊為主。就好像大隋王朝的建立者,或者說楊未央的那位爺爺,也不過是北周的外戚罷了。
北周何等強大,南齊又是何等強大,最後還不是隻剩下一片片廢墟殘骸,隻存在曆史之上。
沒有那個王朝能夠永久長存,曆史更迭早就證明了一點。幾百年前的大秦王朝依舊如此,要不然豈不是可以千秋萬世。
楊未央看著對麵的十萬楚軍露出豪氣之色:“擺陣!”
戰鼓轟鳴,隻是沒有春秋年間那位魔教聖女在城牆高舞一段。可惜沒有那美妙的聲音,可惜麵前的人站的不是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