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未央多看了小二兩眼,這小二看起來不過才是三十出頭,但是身上卻有著一種別樣的氣質。
賊,對,沒錯就是賊的氣質。
如果說每個人都有一種獨有的氣質,那麼那些江湖人士便是人世間的種種百態。
這位店小二當年在江湖上也是闖下了偌大的名堂,可是因為種種原因被逼得遠走大漠,所以年紀不大,才會顯得如此的遲暮。
字畫上麵畫的是一座山和一條河,河水上麵還有一個擺渡人。
畫風不屬於前代的任何人,畢竟大夏王朝的那位大人隻是很厲害的棋手,和其他的都不怎麼沾邊。所以畫風古怪,他們也並不覺得奇怪。
畫上中,擺渡人前方不遠處有一座塔,此塔很模糊,但是隱約可聞,天上有一輪圓月,正是因為這輪圓月,所以塔才模糊,一般人肯定會忽略。
那麼畫上的這個地方是那?一般人肯定猜不出來,可是也有人知道這是什麼地方,比如說楊未央。這裏是西蜀那片地界,因為當年的大夏王朝就是曾經的西蜀。
隻是曾經的西蜀並沒有這麼大,隻是後來西蜀滅國以後,楊堅將整塊地域劃分到了西蜀,所以才有了如今的西蜀。
大夏王朝當年是最強大的王朝,即便大隋王朝滅了大夏,也沒有能夠將所以的地域全部吃下,或者說,往南的區域被南唐吃了,往西的區域被大楚王朝吃了,而往東,自然被突厥吃了一部分,畢竟這個北蒙在大隋王朝的背麵,想要突破北涼,對北蒙來說還是相當的困難的。如果真的能夠突破三十萬北涼軍隊,大隋以北的城池,隻怕都會被劃分到北蒙的地方。
楊未央看見這幅地圖的時候其實已經有數了,沒錯是地圖而不是畫。
當年大夏王朝知道窮途末路以後,曾經有一艘船載著很多大夏的遺臣分散逃亡各國,這各國自然不包括大隋王朝,除了一些早期投降的。
這艘船最後卻是莫名其妙的沉入了長江當中,這也是為什麼大夏王朝最後流亡諸國人數少了一半的原因。其實,後來流亡的人,基本上都在大楚當官去了。
至於南唐,那時候新建立起來的南唐,其實沒有多少人看好,隻是如今不知道毀了多少人的眼睛。一個不到十年的國家,竟然成為了比當年大夏最繁榮的時候還要強大的國家。
當年他還小,但是這件事卻記得異常清晰。
大夏雖然當時已經到了最後的境地,可是他們未必沒有和西蜀一戰之力。這所謂的一戰之力,也是後來被人們稱為經典戰役的南河一役。春秋名將足足死了六七位之多,各種兵法謀略都上膛,也被譽為經典的一戰。
西蜀二十萬步卒足足死了八萬餘人,這是從開始打大夏王朝的時候就沒有出現過的,可是後來出現了。這就有些恐怖了,自然,大夏王朝死的更多,可是那時候已經是麵對已經成熟了的西蜀軍隊。
這幅畫的擺渡人自然不可能是前朝的某人,也許他還是活在世界上。這是西蜀最常見的漁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