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 / 3)

第三百零五章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計小謀很容易,因為很具體。

看大勢很難,因為很空洞。

前者當然也可以成功,準確的說,我們周邊所見的成功大部分是由前者帶來的。但是,最後真正能做到一定程度,成為航母、巨艦的,大部分是能把握的大勢的創業者和他們的企業。

許庭生了解大勢,是因為他重生而來,而且一直堅持對眼前各種事件進行總結分析,探究其背後指向,再與未來印證。

而張興科,在他還很弱小的時候就開始關注大勢,應該是一種成功者的天賦和本能。

就像後來的中國首富,在他還在進雜貨販賣來支撐夢想的時候,就已經展開數億網民構成的網絡生活畫卷,在謀劃一個網購帝國。

前世,張興科到底做到了什麼程度,際遇如何?許庭生其實很好奇,可惜已經無法探究。

“謝謝,第二個問題”,張興科沉吟一會,說,“你現在的情況,很好又不好,可以這樣說吧?眼下競爭不小。總之你方向很多,而且其中一些方向似乎前景更好……為什麼還分散資金和精力,在教育培訓上下這麼大力氣?”

這個問題相對不為難很多,許庭生笑著說:

“我是農村家庭出來的,對我來說,做教育培訓,辦培訓學校這一塊,就像種地。雖然看起來不那麼光鮮,不那麼回報豐厚,但是可以打下一個很安穩的基礎。有一塊地每年穩定有收成,才有精力和勇氣去做更多嚐試,對吧?”

這種說法張興科不一定聽得懂,但是許庭生在表達的,其實是他最真實的思考,教育培訓是他的起點,也是他計劃中的那塊“地”,他的事業版圖中穩定的基礎內容。

因為他知道,未來的很多行業,尤其互聯網相關的部分項目,其實隻是建立在資本炒作和滾動的基礎上的。一方麵年年巨額虧損,一方麵股價和市值不斷攀升……

未來,

實體,製造業,生存發展無比艱難。

資本空洞,急功近利,充滿危機。

許庭生選擇把自己的根基放在教育行業,教育是一個相對安穩的折中選擇。

囤房本來是另一個可能的選擇,但是許庭生最後還是放棄了。

國內房價增長非理性,不合理,這是事實。那麼在許庭生所能預見的2015年之後,它是否真有一天,會像九十年代初的日本那樣突然崩盤?

許庭生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許庭生當然也會去涉足那些熱鬧無比的行業,去跟從資本潮流,但是,他的教育帝國,實實在在的至少五十所培訓學校和教育品牌,不在其中,不會投入資本炒作潮流。

這是他為自己一旦失手做的準備,更是他為家人和項凝做的準備。

為應對危機準備,為保留安穩的基礎準備……哪怕他失敗,消失,或者因為失去預知能力而變得平庸……

張興科接著問了第三個問題。

許庭生答完。

掛上電話,許庭生有些感慨。

張興科的奮鬥,是許庭生大致可以看見全過程的,一個人的人生奮鬥曆程,他經曆挫折,可以卑躬屈膝……他用盡手段,始終野心勃勃……不管未來結果如何,這很有趣,也很讓人深思。

……

給陸芷欣的電話是許庭生主動打的。

“那兩家網站對我們培訓學校方麵的舉措有什麼反應?”許庭生問。

“他們基本認為這件事對網上競爭影響不會太大,其實,我也是這個看法。”陸芷欣簡介直接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