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意誌力決定孩子的好成績堅強意誌的三種神奇力量(4)(1 / 3)

憑著這股意誌力,我的英語成績總能保持在全班第一名,總成績在全年級前三名。在學習其他學科時,我更看重的是探索事物的奧妙。比如別人運用現有的方程式去做題,我卻推敲出解該方程式的全過程。更有意思的是,一般的理科生都不愛看文學類書籍,但我卻特別愛看雜文,以及英文科技文章。我深信一句話:“文學使人豐富,曆史使人深刻。”博覽群書的我高三上學期就作為遼寧中學生代表到北京參加演講比賽,並取得了第一名。

我是真對這些知識感興趣才學的。像綜合科考試的時候,考前並無多看書,都是平時的積累,能準確地答出來,一點都不費事。在我看來,對於自己的成長來說,你學到什麼,盡了力沒有,比起高考成績更加重要。

通過中學六年的學習,我總結出一條秘訣,那就是要想做到不偏科,就要有堅強的意誌力:意誌力讓你堅持著全神貫注地聽完這節課,意誌力讓你堅持著把業餘大量的時間用在不喜歡的學科上,意誌力讓你堅持著學習不喜歡的學科,然後再讓你慢慢地對它產生興趣……總之一句話,隻要擁有堅強的意誌力,才能做到不偏科。

愛默生曾說過:“去做害怕的事情,害怕自然就會消失了。”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害怕學習英語或物理等,你立即去記英語單詞、記物理公式、做習題,那麼你的害怕同樣會消失。害怕是一張網,禁錮著你的活力;害怕是一堵牆,構成你的自我限製。你所害怕的事情肯定是你的潛能所在,也一定是你提高最快、進步最大最高的領域。隻有在最危險的果園中摘到果實,才最有滋味。因為在這些勇敢的努力中,你會發現自己從不敢奢望的生命潛能。

楊明的父親提到自己的“全才”兒子時說道:孩子偏科多出現在初中,特別是剛入初中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正確看待這個問題,告訴孩子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綜合素質才是衡量學生的最佳尺度。家長還可從孩子喜歡的學科入手,讓孩子了解各門學科的關聯,克服不愛學偏科科目的畏難情緒。從心態上看,孩子越是偏科,越易走入厭煩該科的惡性循環。孩子要做到不偏科,必須要有堅強的意誌力。依我的經驗,總結如下:

第一,發現孩子偏科後,家長要向他講清其危害,因為設置課程是國家教委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考慮到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教育教學規律和德、智、體全麵發展的需要而設置的,課程所含知識對每個青少年來說,都是應該掌握的最基本最必要的知識,是一個人全麵發展,成為合格人才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第二,要多和孩子的任課老師交流。家長要經常征求任課老師的意見,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同任課老師配合,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對策。

第三,多和孩子交流。根據孩子的基礎,訂下階段性目標,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要耐心地提醒他把時間花費在弱項學科上,一旦孩子取得一點成績,家長要及時肯定並鼓勵他,這樣孩子就會有信心,有了信心,對這個學科就會有點興趣。

第四,要培養孩子堅強的意誌力。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孩子有了堅強的意誌力,他才有可能把不喜歡的學科堅持學下去的決心。

在談到孩子的意誌力時,杜京的母親說:杜京上初二的一次考試中,語文成績明顯低於其他學科的成績,這時我們才發現他有偏科現象。我特意找到教他語文的王老師談這個問題,王老師說:杜京各方麵表現都挺不錯,老師們對他的評價也很好。和其他同學相比,他學習比較刻苦。但是從較高要求來看,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他的學科發展不平衡,語文相對來說要弱一點。我說我也注意到了,他從小數學就特別好,喜歡動腦筋。接著王老師問我平時孩子在家是怎樣分配學習時間的。我說他在家裏老喜歡做數學題。語文隻是在考前突擊一下,我看過他的作文,幹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