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大考需要良好的心態孩子成功大考具備的三種心態(2)(1 / 3)

培根說過:深窺自己的心,而後發覺一切的奇跡在你自己。因此作為家長,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自信。隻有對自己有信心的孩子,才能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快樂。生活不全是鮮花和美酒,風雨坎坷在所難免,孩子如果沒有自信,那麼就容易在困難和挫折麵前被壓倒,懷疑自己的能力,被自卑感所控製,就會覺得生活充滿痛苦,前途暗淡無光,成為生活的奴隸,失去生活的樂趣;相反,如果他們能夠充滿信心,在風雨來時驕傲地昂起頭,勇敢的麵對風雨,堅持自己的信念,這樣他們就能感到自己有駕馭生活的能力,感到生活的美好,未來的光明,從而對生活恢複希冀,整個人生也因此充滿快樂。

家長要樹立孩子的自信,首先要讓孩子知道隻要努力就會有成果、付出就會有回報。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不會事事順心,所以要讓孩子知道,事在人為。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努力去做,積極的爭取,總會有成果和回報。正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在做的過程中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隻有充分自信,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人,才能讓別人受到感染,讓別人相信他,承認他的能力,並給予他所想要的幫助,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幫孩子建立自信要從小處做起,要善於肯定孩子,激勵孩子。與成功一樣,強烈的自信並不是一夜之間建立起來的,需要有個過程。家長要善於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突破和成績中發現孩子的進步,充分肯定它,並且適當獎勵孩子,鼓勵他再加把勁,這樣就能讓他知道自己的進步得到家長的肯定,就能使他得到一點自信。這就要求家長在平時與孩子的相處中要細心地觀察,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就像文中張正林的父親,他敏銳地發覺了孩子的不自信,從而采取了正確的方法,才讓孩子重拾信心。家長必須要把孩子每一次進步都看成是一種成功,家長不能對孩子要求過高,不切實際的要求隻能導致揠苗助長。

自信將是伴隨孩子一生的財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自信的人不一定會成功,而沒有自信的人一定不會成功。因此,作為家長,我們要為孩子灌輸自信的理念,讓孩子能夠挺起胸膛自信的迎接挑戰,走向成功!

要給予孩子最高的信任——信任成就雄心,雄心成就夢想

狀元檔案

姓名:劉磊

年齡:20

專業:環境工程

籍貫:遼寧

特長愛好:足球

高考成績:682分

座右銘:隻要有恒心,鐵棒磨成針。

狀元母親基本資料

姓名:金紅麗

年齡:45

教育程度:專科

職業:教師

特長愛好:讀書

記者:劉磊第一次高考成績很不錯,您為什麼還讓他複讀呢?

母親:孩子在學習上一直很努力,不用我們太操心。惟一一次為他著急的就是他第一次高考的時候,當時他考得不錯,但還是沒有達到清華的錄取線。我認為不讀清華,以他的成績一定也可以上一流的大學。可是孩子執意要讀清華,為了圓自己的清華夢,他提出來要複讀一年。說實話,我當時心裏並不太讚同他這個冒險的決定。但是未來是他自己的,我們家長並不能為他決定一切,所以我也隻能把自己的不讚同放在心底,全心全意信任他,相信他自己一定會努力把握這個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現在他取得了成功,我為他驕傲。

狀元父親基本資料

姓名:劉興強

年齡:48

教育程度:大學本科

職業:教師

特長愛好:打球

記者:聽說劉磊的高考經曆有點特殊,去年他超過重本線40多分,但還是選擇了複讀。請問你們家長對他的這種選擇有什麼看法?

父親:我們孩子很有主見,他一直想上清華,當他與清華大學以兩分之差失之交臂後選擇了複讀。作為家長,我當然覺得這個做法有點冒險,但還是選擇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有他自己的追求,我們隻能信任他,畢竟高考與前途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們隻能相信他會為此努力並能獲得成功的。

信任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信任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種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戴維·威斯格

信任,是人與人交往的最基本的要求。信任,是家庭教育的情感基石。在家庭裏,父母和子女之間,信任發揮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心理學的研究中表明,追求信任,是人的本能。信任能使一個人積極上進,更是使人奮發的驅動力。

父母對子女的信任,對孩子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個性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一些教育專家在家庭調查中發現,子女對父母有特殊的信賴,父母是孩子學習上的良師,德行上的範例,生活上的高參,感情上的摯友。他們也特別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他們認為隻有父母的信任,才是最真實、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著對自己的理解、重視和鼓勵,是真正推動他們前行的動力,讓他們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