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扶貧
夏天,我風塵仆仆地趕回老家——一個遙遠的貧窮的山區小村。下了車,走了一段很長的路才望見一溜長長的村落,村前有一口大塘,在陽光下像一麵閃閃發光的鏡子,被環狀的村子擁抱著。塘邊的一塊空地上聚坐了一堆人,估計全村老少全到齊了。有一個人正站在人前講話。無疑,他們正在開大會。
村前綠樹成蔭,我走近村前,並沒有人發現我,倒是那位穿西服戴領帶一身“洋氣”的中年人,聲若洪鍾,正講得唾沫噴噴,吸引著在場男男女女專注的目光。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講。
我住足凝聽,很快明白了一個大概。原來有一位華僑巨富,看中了山區的土特產資源,決定投資扶貧,一方麵開發山區經濟潛力、互惠合作,一方麵為貧困的山民脫貧致富盡同胞之誼。他的惟一要求就是選擇最貧窮的村莊作為投資對象。鄉長——就是這位西裝革履的中年人,通過各種關節為我們的村子爭取了這個機會。今天開大會的目的,就是因為那位華商馬上要來考察,為了取得預期效果,鄉長親自動員大家為“貧窮”而努力。有電視機的,拔掉天線,將電視機藏起來;有新磚瓦房的,趕快拆除;平日能穿上五十元一套新裝的,趕快脫新換舊。總之,越窮越好。
“你們想想,”鄉長拒絕了村長遞來的毛尖茶水,自己掏出一瓶礦泉水,咕咕呶呶地喝下來,繼續勞苦功高地說道,“那華僑的私有財產在世界富豪榜中也算是榜上有名的,天天過著紙迷金醉的日子,他眼睜睜地看著這裏的苦難同胞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能不大發慈悲嗎?到那時,成千上萬的投資還不源源不斷地流向這裏來?咱這窮山溝,啥都不缺,就是缺錢,有了錢,修路、辦廠,何愁不富……”
鄉長在太陽底下講得大汗淋漓,大家夥聽得眉開眼笑。會議一結束,村長就緊急布置,首先向電視機開刀,連天線一起收起來,塞進生產隊的保管庫裏。其實偌大的村子,電視機也就是那麼兩三台,都是十二或十四英寸黑白的,個個卻像寶貝。這陣子正趕上播放什麼武打係列片,所以孩子們就嚷嚷不讓動。村長一瞪眼說:“沒出息的東西!等將來俺村發財了,還你一台100英寸的。”有兩個發了一筆小財的住戶,一戶剛蓋了三間磚房,一戶則剛買了紅磚,第一戶被強行拆了磚房,說是來年加倍補償,連同另一戶的新磚一起拉走,用土埋上。家家戶戶不管布鞋皮鞋全收起來,一律光腳丫子;鎖進箱子底下多年未親近的準備糊鞋底的破衣爛衫也翻了出來,穿在身上……
隻是有一點,村委會新蓋了兩層樓房,樓頂上已苫了新瓦,這是集全村的財力人力才蓋起來的,是村中最好的建築。如果把它拆除了,不僅可惜,連辦公的地點都沒有,萬一那位華僑來了,到哪裏去安身?這件事頗令幹部們頭疼一陣。思前想後,村裏決定將樓上的瓦片揭下來,然後用稻草蓋上,遠遠看上去,不倫不類,像一位衣冠楚楚的富人頭頂著一隻破草帽。
我在老家呆了三天,有幸目睹了那位華僑巨商的風采。隻見他皺著眉頭在家家戶戶門前走了一圈,最後停在村委會的兩層樓前駐足,沉思了很久很久……
春節時,我因故又回了一趟老家,隻見山依然是那座貧瘠的山,水依然是那河清瘦的水,人依然是那夥無精打采的人。問起華僑投資的事,一個個唉聲歎氣,說壞就壞在那兩層樓上。原來,華僑在鄉村領導的陪同下來到樓前,華僑問:“為什麼樓上蓋著爛草?”鄉長用早已想好了的話答曰:“太窮,無錢買瓦。”華僑一聽,臉色大變,沉思良久便怏怏而去。不久,便從縣裏傳來華僑的消息說:有錢蓋樓,卻無錢買瓦,此乃決策之失誤哉;把錢交給這樣的人去經營,實在不放心啊!
消息一傳開,從鄉長到村長,從幹部到平頭百姓,上下嘩然,個個沮喪,全村老少一出村子就把腦袋藏起來,比孫子還孫子。孩子們一見到村長就要那100英寸的電視機;被拆了磚房的那家,與村委會的官司打得沒完沒了,至今沒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