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年運
臘月二十八,是鎮上最後一個集市。這一天,家家戶戶的年貨雖早已辦完,但鎮上依然人如潮湧,為的就是搶年運。因為不管哪年最後一個集市,總有一樣年貨最搶手;不分貴賤多少,誰搶到手了誰的年運好,俗稱“搶年運”。這一天街上人多市亂,不象趕集,倒象開了油鍋,故又稱“炸街”……
今年臘月二十八這天,董上莊的董表爺吃飽了飯,綁緊了鞋,一大清早就往街上跑。他要吸取往年的教訓呀,一連三年,他都沒能搶到年運呢,年紀到底老了,擠不進去,擠進去了又被擠了出來,甚至到手了的東西又被他人搶走。所以一連三年都倒運:頭一年老伴病死,第二年老黃犍被盜,今年又丟了兩頭豬。無論如何,董表爺決心要把來年的“年運”搶到手。
董表爺來到十字街北頭,遇見了老熟人薛大富,也匆匆往街上走。這薛大富真正“大富”了哩,在鎮上率先蓋了三層樓,人雖然才四十掛零,卻福態得大腹便便,肥頭大耳,嘴上叨的總是街麵上最值錢的煙卷兒。隻是那一雙三角眼忙不迭地亂轉著,看著叫人怪反胃的。不過,董表爺不計較這個,他想薛大富常年呆在街上做買賣,也許他能了解一些行情吧?主動打了招呼之後,董表爺就問:“大富,你惦量今日搶的是嘛年運?”
“哎呀,難說。”薛大富眨了眨眼,擠著笑臉說,“誰能吃得準呀?這麼著,我打聽一下,知道了就告訴你。”
“要得要得。”董表爺連連致謝。
二人走到街心上,看見一些人也在東張西望地打探“行情”哩。董表爺便撇開薛大富,也加入了進去,和大家七嘴八舌地談論開了。一般來說,這一天啥貨缺了就啥搶手,但也不盡然,真缺多了,沒準又換了另一種貨。比如去年,誰也沒料到甘蔗成了年運貨,每節甘蔗賣到五元,還有沒搶到手的。開始,人們都隻當是生薑哩。所以,純粹是瞎撞。
他們正議論著,忽見一車賣紅薯的跟前圍了一堆人,人們尋思是搶年運的,慌慌張張地跑了過來。人越聚越多,眼看賣紅薯的就會大發利市。董表爺吃不準那是不是年運貨,急忙尋找薛大富。正在這個節骨眼上,忽聽有人扯嗓子喊:“別搶錯了年運呀!年運在東街,快去東街呀!”董表爺一看,正是薛大富,隻見他正站在街旁的一隻垃圾筒上,手指著東街聲嘶力竭地喊著、叫著,把嘴巴都叫歪了。董表爺跑過去問:“大富,嘛子年運啦?”“是蘿卜,今年雨水少,蘿卜奇缺。老董,快帶他們去東街呀!不去就搶不手啦。”董表爺一聽,精神一振,興奮得熱血沸騰,大吼一聲:“上東街呀!”拚命往東街跑去。周圍的人見狀,紛紛扔掉紅薯,跟著董表爺一齊往東街跑,賣紅薯的跟前頓時空無一人。四麵八方的人也一齊湧過去,嘈嘈雜雜如決堤的水,街麵上就滾滿了鞋子、筐子和袋子,又被無數的腳踩進泥土裏。等董表爺趕到東街,已經是人山人海,緊緊地圍住一輛汽車,那些人票子也不數,直往車上扔,順手搶一隻蘿卜就往出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