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孟誌遊當了鄉長,在別人眼裏,地位高了,權力也大了,可他自己感覺跟過去沒啥區別,不管怎麼變,還是武書記的兵。
是兵就要衝鋒陷陣,排憂解難。孟誌遊最近一直泡在基層,為的還是計劃生育問題。
這天早晨,孟誌遊起床後就跑出來看天,一看天湛藍湛藍的好像要往下滴藍水兒,就知道這幾天還不會下雨。老天爺真是日怪,要是陰起來十天半月見不著日頭,把人折騰得萎靡不振,往下一坐就打哈欠;這晴起來又沒個完,明晃晃的大日頭可著勁兒往下照,把大田曬得冒煙,一鍬挖下去也見不著濕土。退回房間,孟誌遊想今天還不能急著下村去,眼看秋播了,得先到大閘去一趟。大閘管理處主任和他是縣黨校同學,請他差人將大閘提起來,有半天工夫,下遊就可以大溝滿小河平了。用這水將大田灌溉一遍,老天爺就是再有十天半月不下雨,田也不會幹。想六七十年代那會,從上到下天天喊人定勝天,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可是喊著喊著,夏秋兩季不是旱就是澇,很少有風調雨順的年景。眼下不同,水利設施齊全,農田規劃有方,旱可以灌溉,澇可以排放,農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再不靠天吃飯。
吃過早飯,孟誌遊找到柳竹,讓她先到村裏去,他要和小封到大閘去一趟。臨行前,孟誌遊用電話和大閘聯係,接電話的就是他同學。同學在電話那頭哈哈有聲,說,大閘離你那麼遠,不敢勞你鄉長大駕。我這裏別的東西沒有,水多的是,你啥時要說個時間就行!孟誌遊一聽那個高興呀。他想到底是同學,不要拐彎抹角,話咋說咋好,這老遠的路跑一趟要半天不說,還得耗費二十公升汽油,這些都被他一個電話省下了。孟誌遊思謀,等忙過這一陣,得把大閘的幾個頭頭找來聚聚,增進一下友誼,雖說是同學,人家有情,你也得有義。
擱下電話,孟誌遊招呼小封將車子倒進車庫,他不去大閘了,推出自行車,身子一跨就上了路。孟誌遊想柳竹可能還沒走多遠,腳下使勁說不定還能攆上,路上有個伴,兩個人說說話就不會寂寞了。岔河村和西圩一樣有些遠,離鄉政府少說也有十多裏。有的路不好騎車,灰土狼煙的,車子行駛在上麵直打滑,稍不留神就會摔倒。一路騎騎走走,趕到村裏最快也要一個小時。有時小封想開車送,說他閑也是閑著。孟誌遊每次都拒絕,他知道開車是小封的份內事,但製度是孟誌遊和武德真定的,他自己不能帶頭破壞。
到岔河村蹲點,是孟誌遊自己選擇的。他拿定主意後,又要柳竹與他同行。柳竹是副鄉長,在鄉裏分管計劃生育工作,鄉長點她的名,她也樂意去。他們這次下去為的就是這事,鄉長披掛上陣,看來這事已刻不容緩不能等待。
按說計劃生育搞了這麼些年,這工作早該走上正軌。國家製定的政策,一對夫婦隻生一個孩子,孩子生下了,那媳婦當上環上環,當避孕避孕,鄉村兩級的專職幹部早將這事辦妥帖,根本不用鄉長操心。上級提拔孟誌遊當鄉長,是要他做更大的事。牛書記和許部長對他有具體要求:協助武德真做好全麵工作,把大集的經濟抓上去。
按實說,大集的經濟確實不咋樣。放眼看看,緊靠縣城的幾個鄉鎮已經邁開步伐奔小康了,好多農戶蓋起兩層高的小洋樓,而這裏還停留在溫飽的水平線上。孟誌遊出任鄉長,第一次出門,就是到那些鄉鎮取經。回來後,他一天沒有消停,走村串戶搞調查。孟誌遊發現,大集的農民一個個都蔫頭耷腦,缺少精神,有事無事愛蹲在大門口曬太陽,把人生的好時光活活浪費掉了。那些發達的鄉鎮,小夥子大姑娘,從早到晚忙著掙錢,不到深夜十一二點不睡覺。孟誌遊心裏急得跺腳,很想燒幾把火讓大夥清醒清醒。後來冷靜下來細琢磨,就想這火還是不燒的好。武德真幹事實打實,不搞花架子,你在他後麵架火猛燒,別人肯定說三道四,懷疑他野心勃勃,想串黨奪權當書記啥的。如果那樣,孟誌遊在大集可就聲名狼藉一敗塗地了。武德真是自己的大恩人,不是他,你孟誌遊至今還在小孟村修地球呢。意識到這一點,孟誌遊屁沒放一個,調查結束後,悶聲不語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幹開了。也就幾個月的工夫,用句文縐縐的話說叫做舊貌換新顏,著實今非昔比了。眼下養山雞養鴿子搞大棚蔬菜的,一家看一家,全鄉已形成小氣候。萬事開頭難。想當初,他差不多說破嘴喊破嗓子,老百姓就是不理他這碴兒。後來要不是他壓住各村村長和支書帶頭搞,群眾到今天怕也不願接受這新事物。要說山雞、鴿子也是好養,用絲網圍起來,每天喂些糧食,長大了就是好價錢,不用出門就有人上門收購。眼下隻要頭腦靈活,那票子就像長了翅膀似的一個勁兒往你的兜裏撲騰。還有那大棚蔬菜,占的又是冬天的閑田,這樣一畝田就當成兩畝使,無形中提高了土地使用率。群眾兜裏有了票子,腰杆直了,說話也有了精氣神,鄉村籌個錢啥的,隻要說出名堂,人家二話不說,當場掏錢給你。可有錢你也別生事呀,把那心思用到擴大再生產上,還怕錢多掙破衣兜咋的?也怪孟誌遊大意了。他想計劃生育這事,上麵有國策管著,下麵有鄉村幹部盯著,武德真和他的工作就是以經濟為中心。不曾想老百姓鑽了他們的空子,仗著手裏有倆錢,那花花點子跟老母雞生蛋似的一個個往外嘟嚕。前些日子搞人口普查,眼見幼兒出生率高出縣裏規定的指標。這還了得!孟誌遊沒敢賣呆,把手裏的事丟下,趕緊帶人下去摸底,一摸差點沒把他嚇死過去!要不是親耳所聞,就是把他打死了他也不會相信,有的人為了多生一個孩子,竟然搞起了假離婚,讓自己的媳婦回娘家生孩子。更有新鮮的,有的大姑娘還未出嫁,竟也肚大腰圓地懷了孕!這是哪碼對哪碼?放在過去就是傷風敗俗,要被人家戳脊梁骨的,而現在卻成了時髦。時代不同了,連老百姓的觀念也發生變化,要麼不弄事,要弄就是稀奇古怪讓你沒見過的。最可氣的就是岔河村那些村民,剛剛學會水產養殖,那購買機動船隻的貸款還沒還上,就仗著在水上流動性大,不便管理,就和計生幹部捉起迷藏打起遊擊來了。噢,你們的孩子痛痛快快地往外生,就不管我孟誌遊和武德真如何向縣委、縣政府交差了。這事實行的還是一票否決,我和武德真在前方一心為著你們奔小康,你們就在背後使壞水下黑刀,想讓我們人仰馬翻前功盡棄,真是燒香引出鬼,好心無好報。要攆我們走,也不能用這個辦法呀!屈指算算,我老孟到鄉裏工作已是第三個年頭,照目前這形勢,再有三年,幹滿這一屆,憑我的年齡,縣委、縣政府也該給我安排一個去處,到縣城的某某局當個副職或者調研員啥的。這個要求,應該不算過分,也不能說我老孟暗藏私心。說句實話,鄉長這個級別的幹部已經不小了,全鄉幾萬人就這麼一個,除了武德真,別的人沒一個有鄉長大。話又說回來,不管你是有心當官,還是無心插柳,既然你抬腳邁上這條道,就應該在這條道上好好撲騰,也應該有所追求。一位名人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用在孟誌遊身上,應該變成不想進城的鄉長不是好鄉長。但就目前的情況看,不堵住超生這個缺口,別說進城當副職,怕是連身上這個職都難以保住。腳上的泡,咋說都是自己踩出來的,孟誌遊不怨別人。不過,眼下事情還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新生事物剛剛出現,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孟誌遊利用秋收秋種這個大好時機,悄悄將大院裏的幹部集中起來,把大家的思想往一條道上領。雖說孟誌遊是政府一把手,但計生工作並不是他和武德真兩個人的事。這件事處理好了,大家的臉上都有光;出了亂子,和縣委、縣政府簽訂的目標責任狀沒有完成好,武德真、孟誌遊兩個人兜大頭,其他人多多少少也會受一些影響。認識一致了,事情就好辦。孟誌遊提議,每個部門抽調兩名精兵強將,組織起來下到村裏去。眼下正是大忙季節,外出打工的人這會兒都會回來,等忙過這一陣,一個個背上家夥撒腳顛了,再想找人就不那麼容易了。孟誌遊將全鄉最遠的岔河村留給自己,據初步調查的情況看,那裏的問題也複雜。孟誌遊選擇難的,是想給大院裏的人做個樣子,讓大家知道他辦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