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節後上班,孟誌遊打算一鼓作氣將餘下的幾個鄉都跑了,然後開個會總結一下,製訂一個好的發展規劃。哪知周一上班,政府的大門卻被人堵了,別說車子出不去,連人也不好走。
孟誌遊初時沒理這碴兒,心裏隻惦記自己下鄉的事,後來見有人打出寫有“減輕農民負擔”、“還田於農民”、“合理使用耕田”啥的牌子,這才引起注意。乖乖,敢情這亂嚷嚷的村民是衝自己來的呀,人家已經鬧到門上了,你這個農業縣長還下啥子鄉喲……
孟誌遊畢竟打基層上來,知道農民的甘苦。眼下農民雖說不愁吃不愁穿,口袋裏多多少少還能有些節餘,但並不像有的報紙吹的那樣個個肥得流油,日子如何滋潤,銀行有多少存款,眼瞅著就要跨上小康的線子。就說這負擔吧還真是不輕,若是按國家規定的征收,農民也沒啥意見,你種著國家的田,適當繳納點給國家也合情在理。連小小的烏鴉都知道反哺報母恩,何況長著一顆大腦袋的人!關鍵是地方政府名堂太多,什麼建校費、勞務費、防疫費、保健費、綠化費、建橋鋪路費、拉線通電費等等等等,名目多著呢,把老百姓的心都給收寒了。雖說眼下種田沒有多大發頭,但民以食為天,你若不把屬於你的一畝三分地侍弄好了,喝寒風屙冷屁那將沒有安穩日子過了,所以老百姓都將土地視為命根子。眼下雖說計劃生育抓得緊,但人口還在往上增。土地就那麼些,不但不會增長,相反挖渠鋪路建新房還在逐年減少。土地使用合理,老百姓沒啥可說,要是亂建亂占那意見可就大了。過去,群眾心裏有氣,可以貼大字報、遊行、呼口號啥的。眼下不同了,這樣做就要觸犯法律,惟一可做的就是上訪,把政府的大門圍起來,讓領導出不來進不去辦不成公,逼著他們出來解決問題。群眾用這種辦法倒也能達到目的,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相互仿效,遇有難解決的事,大家爬上拖拉機,紛紛往這跑,喊冤叫屈訴說冤情。看牌子,孟誌遊知道他們九九歸一是為土地問題而來,但來龍去脈不甚清楚,所以他不敢貿然行事。
孟誌遊原打算先派秘書下來調查一下,然後視情而定,該誰出麵誰出麵。後來一想,這不是積極的工作態度,老百姓遇到難事找到門上你都不幫助解決,卻想躲在辦公室裏討清閑,你是哪家的縣長喲!想到這裏,孟誌遊感到自己這張老臉騰騰地往外躥火,他哪還敢磨蹭,腳一抬噌噌走出來。孟誌遊雖沒和這撥群眾打過交道,滿眼瞅不到一張熟麵孔,但群眾見到他都覺得眼熟。他畢竟是一縣之長,三天兩頭在電視上露麵。就聽人群裏有人大聲喊,孟縣長,你要為我們做主哇!這麼一嚷嚷,這撥人都呼啦啦往前擁,眨眼的工夫就把他圍到中央。孟誌遊乍見這場麵還真有些小緊張,怕群眾那麼吆喝著一使力,四周猛勁往裏擠,他這身老骨頭怕就哢吧一聲散架了。眼下群眾多少都有些逆反心理,認定官位上的人沒幾個是好東西,連做夢都盼來個啥的運動,逮著機會把那些個貪官汙吏好好整治整治……這麼亂思謀,孟誌遊真的有些害怕,雖說在大集當幹部時為群眾辦了不少好事,可那畢竟是過去呀!眼下到縣裏已經好幾個月了,你為老百姓辦啥子實事了?每天坐著車子到處跑,開個會講個話,報紙上登電視裏放,出盡了風頭。就說最近下鄉跑,也是四個輪子轉,隔著玻璃看,吃飯不花錢,補助白個賺,老百姓咋能不憋氣……孟誌遊想他這會要是被群眾擠哢吧了也是罪有應得,於是把眼睛閉上等著。可等了一會,並不見有人往他身上擠,就睜開眼睛看,見眼前的群眾都誠惶誠恐地盯住他望,鬧不清他是咋了的。看他睜開眼,這才鬆出一口氣。有人仗著膽子過來扶住他問,孟縣長,你是咋的啦,哪裏不舒服?也不等孟誌遊作答,忙轉過身,揮揮手,圍著的人呼啦啦讓出一條道,那人想把孟誌遊攙扶出去。孟誌遊領會群眾的好意,眼眶一抖滾出兩顆熱淚來。那人見了,更是慌了手腳,歉疚地說,孟縣長,我們給你添亂了。說後趕緊往開離,揮手招呼同來的人爬車回去。孟誌遊哪裏能同意,他要群眾將問題說清楚再走。群眾見孟誌遊的精神變好了,於是就將他們要說的話說了。
事情還真的不小。
孟誌遊聽群眾詳詳細細地把情況反映後,臉一下子黑了。胡集鄉的小黃村孟誌遊知道,這個村位於國道邊,交通便利。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緣故,這個村因路而名因路而富。早在幾年前,村裏有些頭腦活泛眼光長遠的村民就將住房沿路而建,開飯店建旅社,搞起飲食服務業,既方便了過往旅客,也賺到了票子。但大多數村民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在土坷垃裏刨食吃。前年,縣裏組織各鄉鎮頭頭到蘇南跑了一趟,換過腦筋長了見識的幹部們,回來後就大辦鄉鎮企業。胡集鄉表現得尤為積極,在沒搞市場謂查,沒經過科學論證的情況下,向縣裏申請建蔬菜脫水廠。縣裏的頭頭正在辦廠的熱浪頭上,緊鑼密鼓催著下麵上項目。見胡集有了行動,立即批準。有了頭頭的批示,往下的事情是一路綠燈,銀行一下子批了五百萬元貸款。項目和錢都有了,下麵就該建廠房購機器添設備了。小黃村被一條國道穿心過占去了不少耕田,後來有錢人又紛紛沿路造屋,耕田就愈發地少,偏偏鄉裏建廠又看中這裏。群眾本來不同意,說民以食為天,農民沒田種那一張張嘴吃啥呀,後來禁不往進廠當工人的誘惑,就作出讓步。哪知建好廠,機器隻在剪彩那天叫了一下,後來一直啞著,五百萬就躺在那裏睡大覺。你想呀,群眾哪會放著自家田裏那青青綠綠的新鮮蔬菜不吃,去花高價買那失去水份幹如木片的袋裝蔬菜?鄉裏頭頭急眼了,知道自己幹了樁脫褲子放屁的愚蠢事,於是忙組織銷售人員外出闖市場。殊不知外地的塑料大棚菜長得旺,冬天也當春天過,人家吃不完,還用汽車嗚嗚地運往內地呢。群眾這可遭罪了,偷雞不成蝕把米,工人沒當成反而失去好多良田,愣是把好日子過成了窮日子。銀行那邊的貸款也到期了,五百萬還不出,利息總要付。鄉裏拿不出錢,那就分攤吧。這可不是小數目,年底籌款時,小黃村的群眾耍賴不想給,說我們總不能又挨打又挨罰,好事沒攤上,槍槍都撞在倒黴點子上。鄉裏頭頭聽著也同情,終是弄不出錢來填這窟窿。建脫水廠本身就帶有盲目性,是決策錯誤,所以也不敢對小黃村群眾動硬的,這事就這麼不死不活地拖著。小黃村的群眾做夢都想不到,他們一事沒了,下麵會又生出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