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培養方案(1 / 3)

1.培養寶寶幽默風趣

和其他情商技能一樣,幽默感的培育在寶寶出生的最初幾個星期就開始了。寶寶剛6周大時,你就可以和她玩躲貓咪,用一塊手絹遮住自己的臉,然後迅速拿開,寶寶就會衝你笑。3歲的孩子會發現純粹語言本身也存在極大的樂趣。剛開始,她會發現叫錯名就十分可笑。

心理學家認為,幽默感在人的社交能力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擅長幽默的寶寶童年時代就在人際交往中比較成功,因為他們知道,人們很難討厭能讓他笑起來的人。幽默風趣的孩子往往很受歡迎。

和其他情商技能一樣,幽默本領因人而宜,有些寶寶比其他寶寶更幽默些。然而每一個寶寶都等同地享受幽默,並獲得社會承認,用來應付無法避免的心理矛盾和焦慮感。因而,作為父母,你應鼓勵寶寶的幽默感,它不僅可以使家庭氣氛和諧愉悅,同時還可以使寶寶學會應付特定的精神問題和矛盾。

作為成人,我們經常低估了寶寶的幽默感,它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社交技能,也是應付許多人際關係矛盾的重要辦法。幽默能讓你的寶寶掌握許多辦法,來應付生活中的壓力和痛苦,可以使寶寶在尷尬環境中不失麵子,可以幫他對付憤怒情緒,委婉表達難以出口的意思。幽默感還能培養寶寶的價值觀與寬容品性。作為父母,我們在這方麵需要牢記的情商要點是:幽默是一個重要的社交技能,是人類最受推崇的品質;盡管寶寶們講笑話和使別人發笑的能力因人而宜,但每個寶寶都有欣賞幽默的才能。不同的年齡,幽默的作用也不一樣,但它在人的一生中,自始至終都能有助於你與人相處,應付一係列問題。

作為父母要鼓勵寶寶講笑話,在困難中發現幽默。笑話能表達人的善惡。寶寶們用幽默來表達對他人的正麵或負麵情感,以維護自己的尊嚴。

鼓勵寶寶幽默感的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玩。寶寶們喜歡玩完全忘我、看上去很愚蠢的遊戲,如打水仗,捏飯團打仗等等,總之,你應該鼓勵他們盡情地玩,就像鼓勵他們努力學習一樣,當然要適可而止。

在感到有壓力,精神緊張時,在寶寶麵前利用你的幽默感,比如爭論中插個笑話,對寶寶做個鬼臉等。

另外,也要幫助寶寶區別敵意的和非敵意的幽默,有助於培養他的容忍力和尊重他人的品質。鼓勵寶寶了解自己憤怒情緒和霸道心理的源頭,鼓勵寶寶尊重他人的感情。

2.培養寶寶同情心

為了讓寶寶在一個寬鬆、祥和的環境裏成長,成為一個高情商的寶寶,父母應注意什麼呢?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會真正地影響到寶寶,正所謂“言傳身教”。

讓寶寶和家長參加有組織的活動,定期幫助他人,不僅能培養寶寶關心他人的品質,也能教會他們許多社會技能,使他們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及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價值。這些都是高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可以教寶寶給生病的小孩做玩具等等。

要想讓寶寶關心愛護他人,親身經曆是必不可少的,光靠說是絕對不夠的,某些情商技能,尤其是人際關係,隻有通過親身體會才能有效地在情感大腦中發育出來。

3.掌握寶寶情緒變化

這一年,正是寶寶感情、情緒劇烈動蕩的時期,反抗、吵鬧、和小朋友之間吵架、纏著媽媽撒嬌,妒忌心也強了起來。此時的寶寶恐怖心也加劇了,開始怕一些東西了,特別怕大聲、黑夜、動物。這些很多是受了父母等人的影響。兩三歲寶寶的這種傾向非常厲害,任性、撒野、讓人生氣。但隻要一滿足他的要求,立刻就會露出笑臉。這個年齡的寶寶情緒很不穩定,而且都是一時的、爆發性的。

通常講3歲時為第一反抗期,但一滿2歲,寶寶的自我意識就增強了,如周圍的人不能接受自己的意誌或煩躁時,就會通過反抗的方式表現出來。

相反,隻要尊重寶寶的心願,把寶寶當作家庭的一員給以足夠的重視,則寶寶既會順從,也能忍耐。這時的寶寶要求得到大人重視的心理特別強烈。而且,隻要得到大家的重視,就會變得溫和起來。做了一點好事受到表揚後,就會很高興、非常得意。所以,隻要寶寶稍好些,就應好好表揚一番。

4.正確對待寶寶玩耍

寶寶一滿2歲以後就想到那寬廣的天地去自由自在地活動。特別喜歡到廣場、公園裏有沙子的地方去玩。看到大寶寶們玩耍,就想跟他們學著玩。2歲的寶寶們還很難合作遊戲,大都各玩各的。

隻要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就少不了要吵架。看見小朋友的東西就想要,而自己的東西又不肯讓人家玩。自我意識很強,幹什麼都要以我為中心。我的是我的、別人的也是我的,這種思想很重。

如寶寶之間吵架了,應該趕緊把自己的寶寶拉回來,把他的注意力引到其他方麵去。

5.培養寶寶豐富的感情

2歲半的寶寶正是情感發展時期,讓寶寶多看看畫冊,多聽聽音樂,培養寶寶豐富的感情。寶寶除了動物、車子等以外,也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故事了。晚上睡覺以前,可給寶寶看看簡單的故事畫冊,給他講解講解,或者給他唱唱搖籃曲。媽媽自己也可以編些故事給寶寶聽聽。

寶寶們喜歡的音樂是那些有節奏感、速度快的音樂。雖然小孩還不懂什麼是古典音樂,但可以使寶寶習慣於這種氣氛。還可以讓寶寶多聽聽童謠、兒歌。有哥哥姐姐的寶寶之所以學得快,就是因為有那種環境、氣氛。休息的時候聽聽音樂,媽媽唱些歌,不但能使寶寶心情愉快,而且對加強母子之間的感情很有好處。

6.貪玩行為的處理

孩子幼小,貪玩是難免的,也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健康的孩子,在吃飽睡足之後,總是在不停地玩。

玩耍可以促進孩子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快樂和滿足,有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健康,促進身心正常的發展,使孩子的智力在玩中得到發展;玩還可以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機智的性格,克服膽小害怕的心理。在玩的過程中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使孩子增長知識。同時,玩對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注意力等方麵均有很大益處。因此,家長應認真對待孩子玩的願望,讓孩子在玩中學習、玩中成長,度過幸福的童年。

孩子好玩,表示他對所接觸的事物產生了極大的樂趣和感情。對此,父母不要過分擔心和緊張,更不能壓抑他們的這種天性。一些父母為了懲罰孩子貪玩便不允孩子玩,這種做法不可取。不過,有些孩子玩起來什麼都可以不顧,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就必須采取一些措施進行引導。對付孩子貪玩的最好辦法是因勢利導,鼓勵他們除了玩以外,還要對孩子提出適當的限製。

總的來說,貪玩的孩子性格堅強,動作幹練,反應比較快,對父母提出的要求容易接受,也容易忘掉,這就需要父母反複提醒,最好每天都對孩子的行為認真給予評價。及時對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並提出新的要求。同時要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動,寓教於玩,使孩子在玩耍中獲益。

7.撒潑行為的處理

現代絕大多數小家庭中都隻有一個孩子,他們享受著過去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良好的生活條件。嬌氣任性,由於一些家長過分的溺愛和遷就,使這些“小皇帝”動不動就發脾氣。對於這些不良行為,必須及時加以矯正,以確保孩子的順利發展。

要想矯正孩子的這種行為得徹底改變家長過分溺愛和遷就孩子的態度,消除他自己是“小太陽”、“小皇帝”的優越感。假如孩子已經形成了撒潑習慣,並且通過一般的說服方法也不起作用時,不妨按下列方法去試試。

如果孩子撒潑時,父母暫且不要理睬他;也不要流露出遷就或憐憫之情,更不要站在旁邊說賭氣話:“讓你哭,看你哭得了多久……”此時的父母可以適當收掉一些孩子撒潑時可能碰壞的東西,然後關上門離開,讓他獨自一人表演。

要注意教育的一致性,此時切莫讓爺爺、奶奶心肝寶貝地去護著孩子,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麵責備孩子的爺爺奶奶或拿出好東西給孩子。不然,就會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使孩子覺得自己有後盾,以後還可以故伎重演,越來越糟。下點“狠心”,不能半道易轍,成為孩子淚水的俘虜,向孩子檢討求和:“媽媽不好啊,寶貝不哭了,一切都怪媽媽……”細心的父母隻要留意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此時的哭鬧撒潑具有鮮明的表演性,如果家長不理他,讓他去哭鬧,過不了多久,當孩子透過淚水發現屋裏沒人時,他就會很快地停止哭泣。但是,如果家長馬上出現在他麵前,或聽到附近有人活動、說話時,他往往又會很快地進入角色,大哭大鬧起來。

在撒潑的氣氛淡化後,孩子也不再打滾時,可以給孩子講好孩子不應該這麼做而應該怎樣做之類的道理。使孩子感到父母並不是不喜歡自己,而是討厭自己撒潑。這樣,就可以防止孩子產生情感錯覺,把父母看成凶狠的人。

對於愛撒潑的孩子,父母隻要認真地、堅持不懈地按照上述方法去做,使孩子感到用那一套辦法既費力又不管用時,就不愁他們不改這壞習慣了。

8.懼怕心理的處理

害怕是正常兒童發育中的一種體驗,是兒童的一種健康的反應。害怕的內容隨兒童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例如幼兒害怕動物、黑暗和孤獨;學前的兒童害怕鬼怪等;少年常害怕死亡,怕某人等。隨著兒童能力提高,信心增強,懼怕會減少。如果懼怕嚴重而持久,焦慮、好哭、敏感,就是適應不良的異常反應,應請醫生治療。

懼怕是兒童對其所處環境的一種行為反應,父母的行為與教育方式在兒童懼怕的產生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或大人為了讓孩子聽話而嚇唬孩子等。兒童的懼怕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條件反射的作用不斷學得的,家長的大聲斥責、外界的刺激使孩子對某種東西產生懼怕。

既然孩子的懼怕是通過條件反射不斷學習得來的,那麼,通過條件反射原理設計的一些方法也可以矯正兒童的懼怕行為。例如,鼓勵孩子勇敢地克服懼怕心理,試著去做他所怕的事。如果孩子怕某種動物,可逐步讓他接觸這種動物,由遠到近,家長和孩子一起撫摸這種動物,直到自己單獨接觸動物,逐漸消除懼怕反應。如果孩子怕水,可以讓他在澡盆裏玩水,往他身上灑水,提水桶,和家長一起釣魚,逐步消除對水的懼怕。

總之,嚴重的懼怕是一種心理異常表現,有損於兒童的身心健康,可造成難以治愈的精神障礙。因此,家長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時矯正兒童的懼怕心理。

9.正確對待“孤僻”性格

這個時期的寶寶長得聰明又活潑,就是有一點不太好——不太合群。要把這個缺點改過來,教育寶寶懂得友誼的重要性,珍惜友誼。但有些父母對此卻束手無策。

對於年齡較小或內向孤僻的寶寶,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邀請性格相近或有共同愛好的寶寶參加活動。活動剛開始,寶寶們如何相處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有機會在一起,一起進行體育活動、玩遊戲,寶寶獲得了一次重要的共同經曆,為日後的社交技能打下基礎。一旦寶寶喜歡和同伴相處了,那麼你就應該對他(她)強化朋友的價值,鼓勵他們交往,不要鼓勵寶寶抱怨同伴,否則就會加深他的孤僻。還有一點很重要,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等到寶寶有了來往密切的朋友以後,父母的作用便是指導。確定與寶寶年齡相適應的範圍,灌輸適當的價值觀,鼓勵寶寶個人的成長和人際關係的發展。

擁有一個“好朋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這為他日後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了基礎。

10.認識能力的訓練

學寫數字和簡單漢字

方法:先學寫近似的數字,如1和7,再學寫4,這三個數字都以直線為主,也容易辨認。然後學寫2和3.2似鴨子,3似耳朵,注意3的方向,開口向左,易寫成日。再學寫5,5與3方向相同,上加一橫。然後學O和8.許多小孩用兩個小圓連成8,經過教導才會旋轉成8,要注意3和8的區別在於3是兩個半圓,向一邊開口,8是封口的圓。最後才學寫6和9.6頭上有小辮,9下麵有腳。有些孩子會把方向寫反,要經過糾正才能寫正確。

也可學寫簡單漢字,如一二三工土大人等。

學習認識人的不同職業

家長要隨時給孩子介紹不同職業的人,所做的工作和作用。如乘公共汽車時,認識司機開汽車,售票員給乘客賣車票,種地的是農民,修路的是築路工人等。使寶寶學會尊重做不同工作的人,和各種不同的人配合,如早晨看到清掃馬路的阿姨時,告訴他不要隨便扔物品到地上,要扔到垃圾箱裏等。

理解時間概念的培養

寶寶習慣於有規律的生活,他懂得每天早飯後可以玩耍,到10點吃過東西後可以到外麵去玩耍,回來時總是隨大人買點菜或食品,準備中午飯。飯後午睡,起床後吃一點東西再去玩耍,然後爸爸或媽媽回家,很快再吃晚飯,飯後全家人在一起遊戲,再吃水果,然後洗澡睡覺。當寶寶有一些要求時,大人經常告訴他“吃過午飯”,或“爸爸下班回來”,“午睡之後”等,以作為時間概念,這樣寶寶容易聽說,也能耐心等到應諾的時間。幼兒的時間概念,就是他經曆的生活秩序。幼兒還不認識鍾表,也不懂得幾點鍾是什麼意思。上托兒所的孩子會模仿大人看鍾,他會從針的角度和自己的生活日程,知道下午吃完午飯後當針指到那個位置媽媽就會來接他,所以快到時間就會豎起耳朵聽腳步聲,拿上自己的衣帽準備回家。

規律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突然換環境,或改變了生活規律,孩子會感到不習慣,不睡覺,甚至哭鬧不安。3歲前應少變更生活環境,晚上要與父母或親人在一起。

收取物品訓練

方法

當媽媽把全家人洗好的衣服放在床上時,一定要請寶寶來幫助收拾,從日常生活和觀察中,寶寶能認識媽媽的衣服,爸爸的襪子,寶寶的衣物等,學疊衣服,分清屬於誰的,就放到誰固定的地方,讓寶寶認識每個人放東西的地方後,還可隨時幫大人取東西。學會家中東西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能隨便亂放。自己的玩具也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這種家中物品分類收放的過程,也是養成生活有條不紊的好習慣。

11.情緒的社交能力訓練

購物助手訓練

方法

帶寶寶去超級市場,牽著他讓他當助手,取商品時,可讓他取,如奶粉,告訴他,這是早點用的。當他對買到的東西感興趣時,可一一介紹,使他認識許多物品。出門時,讓他看計算器如何顯示,若會認數字,讓他念出來,促進他認數字的興趣。讓他看著付錢和找錢。在自由市場購物時,介紹一二種他不認識的蔬菜,購買一些回家嚐嚐。讓他聽賣菜人介紹,怎樣討價還價,怎樣用秤來稱菜,這些寶寶都感興趣,回家後會將所見所聞在遊戲中重演。

學習等待

方法

帶寶寶去遊樂園,玩上滑梯,坐碰碰車或坐飛機等,都要經過排隊,買票,才能輪到玩,教孩子耐心等,才可享受玩的快樂。等待在生活中是免不了的,要經常找機會讓孩子學習忍耐。

12.大動作的訓練

讓幼兒自如的走、蹦、跑

讓幼兒與小夥伴玩“你來追我”遊戲。練習跑跑停停。帶幼兒練習長距離走路。

訓練上攀登架

鍛煉幼兒勇敢的性格,學習四肢協調,身體平衡。學習爬上三層攀登架。

方法

將三層攀登架固定好,每層之間距離為12厘米(不超過15厘米),家庭中可以利用廢板材或三個高度相差10~12厘米的大紙箱兩麵靠牆讓寶寶學習攀登。攀登時手足要同時用力支持體重,利用上肢的機會較多,可以鍛煉雙臂的肌肉支撐自己的體重。同時鍛煉腳蹬住一個較細小的麵也要支撐全身的平衡。

攀登要有足夠的勇氣和不怕摔下來的危險。因此要檢查攀登架是否結實可靠,支持點會不會打滑等安全因素。家長要在旁監護。鼓勵孩子勇敢攀登。

鑽洞訓練

使寶寶能鑽過比身高矮一半的洞,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

方法

在家庭內可利用寫字台的空隙或將床鋪下麵打掃幹淨讓寶寶練習鑽進去。或利用大的管道或天然洞穴。鑽洞時必須四肢爬行,低頭或側身才能從洞中鑽過。孩子都喜歡鑽洞。孩子有時還將一些玩具帶到床鋪下麵鑽進去玩。寶寶也喜歡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空間。因此可用一隻大紙箱如冰箱、洗衣機的大包裝箱,在箱的一側開“門”,一側開小窗戶透入光線,以滿足孩子的需要。寶寶可以鑽進這個小門作為自己的家,將一些小東西帶進去玩,也可帶小夥伴進去玩。孩子在鑽進鑽出的同時,鍛煉了四肢的爬行和將身子和頭部屈曲的本領。四肢輪替是小腦和大腦同時活動的練習。

騎足踏三輪車

練習駕駛平衡和四肢協調。2歲半到3歲的孩子由於平衡和協調能力差,騎老式三輪車更為安全。孩子先學習向前蹬車,家長在旁監護,盡量少扶持,熟練之後,自己會試著左右轉動和後退。雙足同時踏,配合雙手調節方向,身體依照平衡需要而左右傾斜。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協調練習,精細動作的訓練定形撕紙

鍛煉手眼配合,練習手的技巧。

方法

將紙在縫紉機下軋成條狀的孔,圓形、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孔,讓寶寶先將條狀針孔紙撕成條,熟練之後,再撕其他形狀的針孔紙。練習至熟練後,用鉛筆畫成各種形狀,小心撕成畫的形狀。

拚出4~6塊切開的圖

方法

用一張動物圖片或一張房屋圖片,將其裁成4~6塊,讓孩子自己去拚上。拚圖能鍛煉孩子觀察事物從局部推及整體的能力,還可鍛煉手的敏捷和準確的能力。

13.語言能力的訓練

訓練說物品的用途

選孩子日常熟悉的物品如杯子、牙刷、毛巾、肥皂、衣服、鞋等,說出名稱和用途。

訓練說詞模仿動作

訓練孩子在不斷說出各種能表現動作的詞,讓孩子模仿,如說“哭”,就作哭狀,說“笑”,就作笑狀,說“開汽車”,就模仿開汽車等,也可大人做各種動作,讓孩子說出詞。

反義詞配對訓練

鍛煉思維、記憶能力,發展言語。

方法

在寶寶認識若幹漢字的基礎上選出10對字卡作反義詞配對。如出上時應配下,出長時應配短,出大時應配小。在平時學漢字時要有意地成對學習,可便於孩子理解,又可作配對訓練,可重複加深記憶。

14.智商訓練遊戲

認識植物

外出散步時要學習看到的東西。例如花和樹葉不同,花的顏色漂亮,有香味,吸引蝴蝶和蜜蜂采蜜,同時可以傳授花粉。葉子綠色,是製造食物的地方;樹根從地下吸到水分,通過樹幹樹枝送到花和葉子上,葉子造好的食物,也由樹幹分送各部,或者儲存在根和根莖上,如蘿卜、土豆是存食物的地方。果樹的果子之所以有甜味也是由葉子製造的。

動物會跑,會自己尋找食物,如尋找果子、蔬菜、野草等作為食物。植物不會跑,它們有根、莖、葉,自己製造食物,不但供自己用,也養活了動物和人類。我們吃的糧食是植物的種子,蔬菜和水果都是植物,有了植物人類才能生存。

認識天氣

方法

寶寶們都喜歡晴天,在有太陽的日子裏可以到戶外做遊戲,寒冷的冬天有了太陽也會覺得溫暖。在北方,寶寶們非常喜歡下雪,地上一片雪白,雪掛滿了樹枝,空氣清新。大寶寶們會在雪地裏打雪仗、堆雪人,小寶寶們則喜歡在一步一坑的雪上走走,看看熱鬧。刮風和下雨天寶寶們隻能在家中。陰天會影響人的情緒,不如晴天快樂。寶寶自身有所感受,就會注意天氣,而且喜歡同成人一起聽電台和電視台的天氣預報。有些寶寶從此學會了跟隨廣播員預報天氣,會說“北京晴,風力1~2級,最高氣溫10度,最低氣溫零下1度”。也會背誦不少地名,如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連烏魯木齊、呼和浩特一串四個字的地名也會背誦。經常看電視的寶寶如果家庭有放大的地圖,每當問到上海、南京、重慶等地時也能從地圖上指出正確位置。

目的

認識氣候變化。

裝上套筒

方法

套疊玩具中有套碗、套塔和套筒,都是這個年齡最好的玩具。套碗有圓的、方的、三角形的和其他不同的形狀,套碗有6~9個,按大小順序將碗打開,再依順序套上。套塔的中央有柱,依大小順序將中央的圓孔套入柱上形成塔狀。這兩種比較容易,手巧的寶寶在20~24個月時基本上會裝得很好。

套筒是一係列筒狀的小盒子,每個有蓋,要將每個盒子螺旋蓋打開。先裝上最小的,依序放入,最後放進最大的套筒內。由於有擰開和蓋上的過程,比套碗和套塔較難一些。寶寶常常會漏放某一層,而重新將盒子打開,經過若幹次試放才能完全套好。為此一個玩具能吸引寶寶玩上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努力將每個小筒擺齊。套疊玩具的優點是它按大小秩序排列,使寶寶從過去認識的大、中、小更進一步分成一個比一個大,然後再認識一個比一個小。在寶寶依序排列時漸漸認識了數序關係。如果家長常常教導寶寶數數,將最小比作1,略大一些的比作2,每次套一個說出一個數,寶寶就能很快理解數序的意義。

目的

練習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排列,漸漸認識數序。

哪個裝得多

方法

找大小不同的三個瓶子,先讓寶寶學習擰開螺口瓶蓋,然後按大小不同將瓶子配上蓋,擰好,讓寶寶玩一會兒,等他能準確無誤地為三個瓶口配蓋並擰上蓋子之後,再做第二套遊戲。將中號瓶子裝滿米粒,把瓶中的米粒倒到大號瓶子內,看看米粒占據瓶子多少空間,可以劃上記號;再將大號瓶中的米粒倒入放在盤子裏的小號瓶內,看看瓶子裝滿之後米粒溢出來灑在盤子內多少。這個遊戲要在成人看管下由寶寶學習將米粒從一個瓶倒入另一個瓶中,要求眼睛和手配合良好,盡量不讓米粒灑到外麵,等到熟練,倒入的米粒不灑出之後,可以用水練習,讓寶寶自己通過實踐看看哪個瓶子能裝得多。同時學會大、中、小的順序。

目的

認識大、中、小及容量,鍛煉手的精細動作。

認識交通工具

方法

準備係列交通工具的圖片,讓寶寶認識交通工具的名稱和圖片的背景。如飛機在空中飛,輪船在大江和大海中航行,小木船和遊艇在公園的湖中遊。大街上有公共汽車,中巴和出租汽車,也有許多人騎自行車和摩托車。城市地下有地鐵,各城市之間有火車在鐵路上跑。不同用途的汽車有特殊的名稱,如送病人的救護車,送貨物的貨車,灑水的灑水車和掃地的清掃車,還有清潔廁所的糞車等等。

在圖片上學過的知識最好要實地觀察,有時寶寶會發現許多新的事物,如建築工地上的推土機,挖土車和大吊車;打仗用的坦克,海中的潛水艇,空中的轟炸機,甚至飛到宇宙去的宇宙飛船等。隻要寶寶真正看到過的東西,家長介紹過的名稱會在寶寶的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如果結合英語學習,如:Car,Plane,Ship等,寶寶都能記住。

目的

認識每種交通工具在哪一種條件下應用。

理解“一樣多”概念

方法

先從分食品學起。分糖果時,每人一塊,大家“一樣多”。分瓜子或花生,每人2~3顆,也是“一樣多”。由於寶寶暫時手口不能同步,所以分東西時往往每人1顆,再第二輪又每人1顆,第三輪也是每人1顆。家長不要著急,等寶寶走上幾圈已經很累時,再告訴他如果手中一下抓住2顆或3顆就可以一次分完。這時寶寶也願意用手去學習抓“一樣多”的東西。由於寶寶目前隻會識1~3,所以暫時學習每人2顆或每人3顆都是“一樣多”。熟練之後,漸漸就可以增加至4和5.

目的

學習相等的概念。

猜聲音

方法

在寶寶學會安靜之後,讓屋子安靜下來,大家閉上眼睛,家中每一個人說一句話,讓寶寶猜猜是誰在說話。說話的人可以隨意模仿老人、小孩或別人的說話習慣,看看寶寶能否猜出是誰在講話。輪流的次序以傳遞娃娃或傳球來決定,誰手中有此物就可以表演讓別人來猜。由於每個人都可以表演,每個人都參與分辨,所以遊戲會越來越有趣;或者學動物叫猜猜是什麼動物,誰在表演。使遊戲升級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