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人工智能來得更猛烈些吧(1 / 1)

讓人工智能來得更猛烈些吧

要聞

作者:塗蘭敬

近些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發展被業界空前重視。穀歌、IBM、Facebook和百度等公司紛紛進入人工智能領域並投入巨大的研發力量,甚至有人認為“誰贏了人工智能,誰就會贏得互聯網”。但是,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近期接受BBC采訪時的講話,似乎為人工智能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史蒂芬·霍金表示,人工智能的全麵發展可能導致人類的滅絕。原因是,機器人將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而人類則受製於生物進化速度,無法與其競爭,最終被超越。

與史蒂芬·霍金有同樣擔憂的還有特斯拉汽車公司和SpaceX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馬斯克把人工智能稱為“人類最大的威脅”,他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不經意間正打開另一個潘多拉魔盒。

機器人的能力上升程度比人類要快多了,機器人可能把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但是,我們是否就能因此得出結論:機器人將超越甚至反過來控製人類呢?對於人工智能威脅論,穀歌公司執行主席埃裏克·施密特在近日的一次會議上表示,這些擔心是正常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導。人類不應該害怕人工智能的未來,機器人會是人類的朋友。

而美國未來學家雷蒙德·庫茲韋爾則大膽提出,電腦智能與人腦智能實現全麵兼容需要到2045年。《思維的形狀》的作者劉宇昆表示,在科幻小說裏,機器人很厲害很聰明,但今天的機器人大多依然停留在做家務的層麵,兩者之間的距離,看起來有幾億光年那麼遠。

穀歌在人工智能方麵的投入可謂是不遺餘力。穀歌在2014年初收購了英國一家人工智能初創企業DeepMind,同時聘請了 7 位牛津大學學者開發DeepMind人工智能係統。2014年5月,穀歌在美國科技博客大會上發布了一款名為Self-Driving的無人駕駛原型車。穀歌的無人駕駛汽車通過安裝在汽車不同部位的攝像機、距離傳感器和激光雷達等設備,以及精確詳細的導航地圖,依靠計算機係統模擬人工智能實現無人駕駛。盡管穀歌投入了很大精力進行研發,不過,目前看該產品仍然難以商業化。

IBM對於人工智能的研究可能更早一些。我們一定記得,IBM的Watson 於3年前在美國智力問答真人秀節目《危險邊緣》中擊敗了兩位人類知識冠軍的情形。如今的Watson係統更加智能,開始為一些科學家的科研提供服務,包括閱讀文獻、理解化學反應式和數據圖表等。但是,與近期熱播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凱斯所擁有的自主學習和自我修複能力比,Watson還沒智能到那個程度。

筆者認為,史蒂芬·霍金的預言和伊隆·馬斯克的威脅論或許有其發生的可能性,但是就目前人工智能的技術水平和普及程度而言,談機器人的進化將超過人類的話題,似乎還有些太過遙遠。因此,人類與其惶恐人工智能的未來,不如投入更大的精力研究更加安全、可控的智能機器人為人類服務。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