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2 / 2)

“老爺子,這回可是條真家夥!”

淩子凱大喊了一聲後,趕緊操起網兜跑到水邊。等老爺子再次將那魚兒拖出水麵的時候,一下子將那魚兜進了網中,提出了水麵。

隻見一條有十多公分長,閃耀白色鱗片的魚兒不停地在網兜中掙紮。

“好沉啊,我看這條魚足有十幾斤重吧!”

淩子凱將魚兜中的魚倒在了岸上,把它死死地按在地上,取出嘴裏的魚鉤。然後用雙手抓了起來,放入了一隻裝了水的塑料桶裏,看著它在裏麵不停地折騰著,問道:“老爺子,這是條什麼魚啊,我好像從來沒見過。”

老爺子往水桶裏瞅了一眼,有些疑惑地說道:“這魚看上去像是鼇花,不過鼇花應該沒有這麼大吧!”

淩子凱有些不解地問道:“什麼是鼇花?”

“鼇花,就是鱖魚,俗稱桂魚的。還記得唐代大詩人張誌和寫的那首非常出名的《漁歌子》嗎?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寫的就是這種魚。”

“原來是桂魚啊!這我知道。不過,這桂魚不都是在南方生長的嗎?這北方怎麼也有啊!”

“誰說桂魚隻生活在南方的?這種魚在國內的大部分地區都有生長。尤其是北方的莫爾湖的桂魚十分出名。因為水質清澈甘冽,水質冷涼,所以出產的鱖魚肉質細白,格外鮮嫩。

不過因為北方的冬季漫長,天氣寒冷,魚類生長緩慢,所以個頭都不是很大。我見過最大的鱖魚也就十斤左右。

沒想到這個小湖裏麵竟然還有這麼大的鱖魚!”

淩子凱說道:“大概是因為以前很少有人來這裏捕魚吧,所以這些魚活的年份久了,也就長的大了。”

“這下咱們還真的有口福了。這鱖魚除了清蒸外,還可以跟鬆子搭配,做一道山珍加湖鮮的‘鬆子鼇花’,這可是興安嶺很有名的一道菜。”

淩子凱笑道:“那行,您老再釣幾條上來,回頭讓杜鵑姐晚上做一道‘鬆子鼇花’。”

也不知道先前是不是因為小蜥蜴呆在水中的緣故,令湖中的魚類不敢出來活動。

在接下的時間裏,不斷地有魚兒上鉤。

這未央湖看上去不大,但湖中的魚類非常的豐富。

除了剛開始釣上來的鱖魚外,老爺子還相繼釣上來了幾條鯿魚和鯽魚,直把他給樂的哈哈大笑。

當天晚上,杜鵑還真的做了一頓豐盛的全魚宴,而且還是用地道的杜倫克族傳統做法做成的。

既有味道清香鮮美的清蒸魚;

也有油炸後再放入用醬油、醋、澱粉、蔥花、蒜、鹽和調料等做成的汁溜,做成的溜魚段。

而那條最大的鱖魚,杜鵑去掉大骨後,切成片濃澱粉水滾過後油炸,撒一些鹽後直接吃幹炸魚片;

最後,更是把所有的魚頭都放在了一個鍋裏,加入了柳蒿芽、蘑菇、木耳、地衣等野味,再配上大紅辣椒,直接來了個大雜燴,把那些老家夥們一個個吃得頭上冒汗,連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