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相應的管教方法(10)(1 / 3)

○同時運用自我懲罰與自我增強方法,來確保適當行為的發展。

(4)替代反應訓練

另一種自我控製的技術,是訓練當事人做出可防礙或取代他正試著控製的另種反應的行為。其目的是以另一種反應來替代,或改變反應的方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經常運用替代反應的方法來控製自己的行為。例如,我們會緊抿著嘴來抑製自己,以避免在某一特殊場合中發出不當的笑聲;或是閉緊雙眼來避開令人緊張刺激的情境;或是嘴嚼口香糖以抑製煙癮。這些例子,即是自己以另一種反應來控製原有反應的行為。

就這種自我控製技術來說,替代反應訓練是以另一種反應替代一種不希望出現之行為的特殊訓練。每一個人都能運用這種技術於包羅萬象的日常生活中,以妨礙或替代不希望有的行為反應。最普遍的替代反應訓練是運用在焦慮的控製上。在我們的生活情境裏,無論成人或小孩都隨時感受到焦慮。當事人以替代反應訓練來抑阻焦慮反應,最典型的方式是訓練當事人做肌肉放鬆。“放鬆”可以用多種方式去練習。當指導者引導當事人做深度的放鬆後,有些人確能改善緊張或使肌肉鬆弛。當事人為放鬆自己,或許可以做一些有益於放鬆的事,如想一些令人高興的事,通常會有效果的。

在學會替代反應之後,當事人就可應用這個技巧在各種情境上。譬如,一個患高血壓的人,必須學習如何放鬆自己。他可以每天在上班時用上幾次,在開車時用上幾次,或者在晚上睡覺前用上幾次。在某特定的情境裏會感到緊張時,他也可運用放鬆的程序來抑製。這個放鬆的過程是一種自我控製的方法,因為這個人可按日常情境中的需要應用替代反應。

運用替代反應訓練時,應記住的要點如下:

○教導當事人一種可妨礙擬改變之行為的行為。

○檢視該項行為是否發展順利,且當事人能以自己的方法加以應用。

下麵例子說明替代反應訓練的方法:

“小凱,羞!羞!像個小孩子”,“小凱,羞!羞!像個小孩子長不大”。

小凱羞的轉身就跑回家。他知道自己在吸吮大姆指時的滑稽樣子。幾年來,吸大姆指的習慣讓他困擾不已。今年秋天他就滿九歲了,他真想停止吸吮大姆指的習慣。於是他和媽媽商量要怎麼辦才好。媽媽建議他,每當想吸大姆指的時候,就盡量嚐試去做別的事,來打消這種念頭。他們一起決定讓小凱隨身攜帶一些糖果或口香糖。當他想把手放到嘴裏的時候,可以用吃糖果或口香糖來取代。開始時,若小凱在家,他的媽媽會幫忙提醒他並且給予讚賞。他們母子倆都知道吃太多的糖並不好,但假使能夠改掉吸手指頭的習慣,那也值得。

要小凱以吃糖果或口香糖來替代吸吮指頭的習慣是很困難的事。但是三個星期過後,很明顯的,小凱已成功地減少了吸吮手指頭的次數。

請解釋什麼是替代反應訓練:

(5)刺激控製

我們的行為經常受各種情境、人,及環境中其他事件刺激的影響。例如,一個人在家和在學校裏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不一樣。同樣地,一個人在自己家和在別人家中作客,及在正式宴會或速食店裏吃飯所表現出來的餐桌禮儀就有不同。而且,在場的人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舉止行為也會有所不同。再舉個例來說,小孩子與友伴說話的語言、態度,就不同於與父母或老師的說話態度。

由於每個人的學習經驗多少有些不同,因此,其行為往往因某些情境因素而受影響。特別是,在某個情境下,有些行為會得到增強,有些則否;有些人會給予增強,有些人則不會。事實上,每個人都會在一些很特殊的情境中,學習如何表現出一些特定的行為。在某個情境下,會表現出某種行為,通常是因為在過去相同的情境中曾被增強過。基本上,一個人的行為是在刺激控製之下表現的。刺激控製(包括情境、人物、發生的事)決定了行為表現的反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