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建議老人多與孩子交往,增進相互間的感情。有些孩子不是對老人敬而遠之就是漠不關心,這往往是與老人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緣故。在與老人交往中,孩子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行事,非常被動,如給老人搬凳子、說“再見”等。為此,作為老人應平易近人,態度和藹,關心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交談,縮短兩代人的心理距離,不能因興趣迥異而居高臨下。對孩子隻有“動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動關心、尊敬老人,自覺聽從老人的教導,努力做他們心目中的好孩子。
3.讓孩子學會關照普通人
父母要為孩子做出關照他人和真誠待人的榜樣,同時也要教會孩子掌握基本的談話技能,如介紹自己,詢問別人的情況,表達自己的興趣,等等。
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列寧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他謙遜的風度與高尚的舉止深得同事和人民的愛戴,這些良好品質首先得益於父母的精心教誨。
列寧的父親是省國民教育視察員,非常重視子女們品德的培養。父親以身作則地教導他們:要學會尊重他人,不論別人身份高低貴賤;小朋友要是說話發音不準確,不要譏笑他,要幫助他糾正;平時要多體諒別人,多替別人著想;要樂於助人,給老人婦女讓座;別人幫了忙,一定要道謝;自己有了錯,也一定要請求別人原諒。正是在父親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列寧從小便對別人以禮相待,真誠謙遜。
列寧小時候經常到鄉下外公家去玩,和貧苦的農村孩子們相處得如同和自己表兄弟一樣親密無間。有一次,他見到一位農民的大車陷到了泥裏,不顧泥濘幫著把車推了出來,還把這位農民掉在地下的手套拾起來,恭恭敬敬地遞過去,很尊敬地和人家交談,最後還愉快地握手道別。
不論是老師、朋友,還是纖夫、洗衣婦,小列寧始終以尊敬的態度對待他們。他將這種謙遜真誠的本色保持了終身,即使已成為一名偉大的領袖,不僅沒有脫離群眾,而且和工人、農民、士兵更加親密。
列寧的父母以身作則地教導孩子,鼓勵孩子們從多方麵加強修養,努力成才的同時,也時刻注意引導他們發現缺點,改正過失,以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喜愛。他們在這一方麵的教育方法與眾不同:不是揭穿、處罰孩子,而是啟發他的覺悟,喚起他的良知,使他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內心善與惡、美與醜、真與假的鬥爭中反省自己並取得進步。
列寧的父母以身作則地教導列寧要關心他人,這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並取得世人尊敬的先決條件,隻有這樣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成就自己的事業。
正是父母的精心教誨,使列寧受到了眾人的喜愛和擁戴,成為一位曆史偉人。
相關小故事
鴿子與螞蟻
多日的陰雨綿綿之後,太陽好不容易露出笑臉,一片陽光普照,動物都走出洞穴來舒展筋骨。
螞蟻也到戶外走走逛逛,想要享受一下溫暖的陽光。
走著走著,忽然來了一陣強風,把小小的螞蟻從地上卷起,吹到池塘裏頭去了,受到驚嚇的螞蟻一直在水裏奮力地掙紮,但是好像沒什麼用,眼看著就要沉沒了。
一隻鴿子正好飛過池塘,聽到有人大喊:“救命啊!救命啊!”
鴿子停下來找,看看聲音是從哪裏來的。
螞蟻看見了鴿子,於是拚命向鴿子的方向叫喊:“我在池塘裏呀,請你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