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心經
青少年異性間的交往往往是憑直覺進行的,是純潔和美好的,對這種友誼父母應當格外尊重和鼓勵。讓孩子與異性大方地自然交往,告訴他不要把異性視為特殊對象而感到神秘和敏感,形成一種人為的緊張和過分激動的心態。父母也不要把青春期的異性交往看作是“早戀”,是一種“錯誤的要求”或“會鬧出亂子的壞事”,而想辦法去“製止”、“拆散”。
上了初中的莉莉變得很愛交朋友了,不僅和女同學關係親密,還有很多要好的男同學,有時還和這些男同學一起到家裏複習功課、在街上閑逛或者出去郊遊。父母對此非常擔憂,怕女兒與這些男孩子們交往時一不小心鬧出什麼亂子來。
莉莉的情況是很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們都會遇到的,青少年喜歡廣交朋友,因為“喜歡與人相處”、“渴望被人愛”是人的本性,再加上青少年對異性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很樂意在一起相處。
美國心理學家赫洛克把交友,包括交異性朋友的好處總結為八條:第一,為彼此帶來穩定感;第二,共同度過快樂的時光;第三,獲得與他人友好相處的經驗;第四,發展寬容大度和理解力;第五,得到掌握社交技能的機會;第六,得到批評他人和受他人批評的機會;第七,為將來提供求愛的經驗;第八,培養誠實的道德觀。
作為父母雖不能過多幹涉孩子交異性朋友,但不可不關心,要正確引導孩子與異性之間的交往。
孩子在學校裏免不了會和異性同學有所接觸,並且,男女同學正常交往既有利於集體的發展,又能促進個人身心健康成長。然而,有很多父母和老師卻是看在眼裏,急在心上,要知道,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是最容易跨越“友誼”在這道防線的。於是,父母或者是在心裏暗暗的著急,或者是旁敲側擊地去勸阻,抑或是不由分說地去製止。可是,父母們想過沒有,在學校裏除了男生就是女生,同學之間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人的一生中,男女正常交往是現代社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種交際形式。因此,為了孩子以後的生活和事業著想,父母應該做的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讓孩子把握與異性相處的尺度。
1.父母要更正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念
父母們大概經常聽到這樣的事情:誰家的孩子因為“早戀而沒有考上大學”,“誰誰誰因為早戀而成績一路下降”,這些事情讓父母在大腦裏形成了這樣一個概念:不能讓孩子和異性走得太近,更不能讓孩子和異性交朋友。其實,父母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雖然有很多孩子和異性做朋友之後成績會下降,但是,父母們可能沒有想到,讓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不是因為他們和異性交朋友,而是因為老師和父母的過度反應。父母和老師的過度反應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以至於讓孩子不能負荷。有關研究發現,一個和異性交朋友的人,如果可以很成功的話,那麼他往往會情緒飽滿,精力充沛,學習和工作的效率也都非常高。
父母經常會對孩子交異性朋友這一行為產生很多偏見,正是這些偏見讓孩子和父母越走越遠,甚至會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崩裂。因此,為了能夠科學地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的錯誤觀念和看法。
有些父母總是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和異性交往等孩子長大再說。父母這樣說也是為了孩子,聽起來也很有道理,然而,這其中卻也有問題。父母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那麼,父母有沒有想過,當孩子走入社會之後,還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要知道,人際關係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想要培養孩子的人際關係,和異性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