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早有防備(1 / 2)

跟著兩個鬼差出了酆都城,蕭石竹再次踏上了黃土飛揚且路麵不平的黃泉路。

前幾天他去鬼市的書店裏買了本專門講冥界風土人情的書,叫《陰曹地府誌》。看完此書後,他才知道如今的陰曹地府就像是中國當年的春秋戰國時代。

當年酆都大帝造反成功後,發現自己根本無力統治整個冥界八荒十洲,因為冥界的麵積實在是太大了。

於是他苦思冥想了幾個晝夜後,決定施行了分封製,將十洲中的八洲劃分為許許多多的小國家。然後又從人魂和妖魂裏挑選出一些願意效忠他的鬼來,封為諸侯讓他們成為了這些小國的國主。

而如今的北陰酆都大帝,就像當年周天子一樣,直屬他治下的隻有北部的玄冥洲和中部的六天洲。但他比周天子要好的是,其他諸侯國無論多麼的強大都不敢跟他叫板,且每年都對他按時按量的進貢;這大概是因為他是冥界裏最後一個神魂的原因吧。

而蕭石竹正要去的鬼母國,就是在六天洲南麵瞑海之外,赤地千裏的玄炎洲中的一個小國家。據說,還他媽是個麵積不過五百萬頃,約等於三十三萬平方公裏的小島國。

那《陰曹地府誌》中記載,這島上河道縱橫,沼澤頗多,樹高林茂。國都小虞山位於島上正中處,是一座小山城。就環境而言,這種地方確實應該是空氣清新的。但這地方也確實是一個交通並不發達,且貧窮落後的小島國。

按墨翟的說法,這鬼母國國主鬼母,那可是當年輔佐北陰酆都大帝誅殺了所有回到地府的古神們,使得酆都大帝順理成章成為冥界最大的大佬的頭號功臣啊。

但是從《陰曹地府誌》中來看,這鬼母國所在地好像是冥界的一個貧困縣一樣。蕭石竹估計當年鬼母也沒想到造反勝利後,到了論功行賞分田地分權力時,北陰酆都大帝卻給了這頭號功臣這麼一點點小地盤,還他媽是個鳥不生蛋,兔子不拉屎的破地方。

想想這些,蕭石竹再替鬼母覺得不值的同時,也不免在心中感歎道:“這北陰酆都大帝真對得起他封號裏的那個陰字。”。可此時的他哪裏知道,這一切都是鬼母自己要求的。

當年鬼母深知這酆都大帝野心極重,且又多疑,於是在造反勝利後,她便主動要求去南方偏遠的小島上定居,遠離權力中心,這是她能活到現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她當時膽敢主動要最好的封地,她絕對活不到今日。

蕭石竹隨著兩個鬼差來到黃泉路盡頭的忘川河邊後,坐上了一艘和他初到冥界時所坐的舢板一樣的渡船。

然後鬼差們帶著他,駕船朝著忘川河南岸而去。隻是這次,舢板的行進路線始終避開了漂泊在河麵上的團團白霧。

過了一炷香後,他們的渡船終於來到了忘川河的南岸。下船後,蕭石竹回頭看了一眼那寬廣得難以看到對岸的河麵,才跟著兩位鬼差往南麵走去。

一路走來,蕭石竹漸漸的發現越往南走,地表越是崎嶇不平,且周遭四處都是山脈連綿,且峰巒重疊山高林茂,山脈多得是點不清,數不盡。

路邊隨處可見珠玉樹、璿樹、不死樹等古籍中記載的奇木。沙棠、琅玕數不勝數;絳樹(赤色玉樹)、碧樹、瑤樹不計其數。就連在夜裏能光華照耀四方的迷穀樹,那也是隨處可見。

時而還能看到獼猴一樣的舉父和狌狌在樹林間蕩來蕩去,發出陣陣清脆響亮的猿啼。鳳凰、瞿如等奇鳥在空中盤旋。猼訑,麒麟等神獸,在山林中歡快的奔跑跳躍。這一切的一切讓蕭石竹看得眼花繚亂,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萬獸園裏一般。

三鬼時而在叢山峻嶺中跋山涉水,時而沿著管道穿城過鎮,足足走了二十幾日,還沒能到鬼母國。

到了第三十日的傍晚時分,三個鬼才來到一座東西走向的高山前。

此山山勢陡峭,地勢中間低,東西高,且南緩北陡。山中溝穀狹窄,地表破碎,雨裂衝溝眾多,名曰抱犢山。山脈正中低凹處,建有一巍峨壯觀的關城。陣陣帶著點點鹹味的海風,卷著波濤之聲,從關外朝著關內刮來。

而此關城平麵呈四方形,城牆周長八裏一百三十七步四尺;寬五丈,深兩丈五尺的護城河圍繞其外。城牆外部以青磚包砌,內填夯土,高約十四米,寬七米。南北各有一門,北麵那門上有一石匾,上刻“抱犢關”三個隸書大字。城關兩邊延伸而出長長的牆體防禦建築,宛如一條長龍,在城關兩頭無限延伸,順著關城東西兩邊的山脈蜿蜒,朝更遠的遠方而去。倒是像極了人間的萬裏長城。

蕭石竹依稀記得,《陰曹地府誌》的作者稱此南傍瞑海之關為冥界第一關,號稱這是冥界之中最堅固的防禦建築。

他在城門外站定,打量著這座關城要塞。見此城果然名不虛傳,北高南低,東西兩邊四周盡是懸崖絕壁。山的險峻和關的雄偉,在這裏渾然一體,形成了形勢險要易守難攻之地。

城門台上座有一城樓,樓高十五米,樓東西寬約十米,南北長十九米。樓分兩層,上覆灰瓦單簷歇山頂,樓上、下兩層,北、東、南三麵開箭窗六十八個,此時雖然關閉著,但用時可以隨時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