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舉目望去,就見此時正身處一片方圓數十裏的盆地邊緣。盆地中再也見不到石林和岩柱的身影,卻多了不少由沙子凝聚起來的沙柱、沙峰和沙屏,以及沙皺的集合體。曆經千古的沙子,七彩紛呈間流光溢彩。說這兒是七彩沙林,也不為怪。
高聳著的沙柱高者有十餘丈,矮得也有一丈有餘。或是獨矗,或是相連,使得它們遠看成林,近看成峰。沙峰山勢更是變化多端,忽而盤旋直上,忽而陡然垂落,形成峰回路轉。眾峰參差間,呈現出各式各樣的形異神幻。在盆地之中構成了一簇簇,一片片千姿百態的屏、嶂、峰和崖。
一株株樹葉色澤絢爛、形態別致優美的楓樹,以及茂林修竹屹立於沙林之間,或是沙峰之上。葉隨風舞,發出嘩啦啦的聲響;比起外麵那些光禿禿的石林,這兒算是一片荒蕪中的綠洲了。
且說這兒的沙子是彩沙,本色實則是和普通沙子的無異。隻因沙林由於是造型過於立體,於是在早、晚、雨、晴或是春、夏、秋、冬等不同的情況下,隨著光線的強弱,陰日陽光投射角度的不同,從而產生集紅、紫、藍、黑、青、灰、綠等各色於一身的色彩罷了。
沙林間的各式沙帶,也因色彩斑斕,以此構成了一幅幅酷肖絕妙的“丹青國畫”;而堪稱冥界之罕見。繽紛的色彩加上奇異的造型,豐富了整個盆地之中的景觀。
而此地最為獨到之處,便是別看它沙林遍布,風大幹燥,但其中卻是水源豐富,隨處可見泉水浸滲,潺潺流水,增添了滿布沙林的盆地的靈秀。蕭石竹但見此時雖是晴天,風也不小,但盆地之中沙而不灰,幹而不燥;在距離他們最近處沙柱下的那口泉水,可見沙泉清澈透明,水壓衝沙下、形成了翻滾蒸騰的景色。似嫋嫋炊煙,如遊龍出海,美妙得難以形容。
也正是如此,此地氣候才溫暖濕潤,方能長出翠竹。形成了青竹丹楓疊翠,沙泉水清境幽的美景。
可是,還沒等蕭石竹他們仔細欣賞一下這兒的奇景,便守衛在邊緣地的祝融軍們,舉起手中兵器圍住。
胡回趕忙掏出通關碟文,有說明了此行的來意後,再給那幾個軍士塞了點銀子,那幾個還有點猜疑的軍士們,才派出一個士兵為他們帶路,引著他們往盆地正中處而去。
置身沙林之中,蕭石竹猛然發現這兒看著景色是美,可地形多變,宛如迷宮。穿行於曲徑通幽的沙林之中,隨時可移步便是換景,四周處處有景,各具異彩。
時而還能看到牽著馱有貨物的大象、青兕和駱駝的商隊,來往於沙林間。掛在那些獸魂項上的銅鈴,隨著獸魂們的前行而不斷的搖晃著,發出陣陣清脆動聽的叮咚聲。與沙林上的楓樹竹林聲,以及沙風沙屏中穿梭著的風濤聲,遙相呼應;形成了一片悅耳動聽的之音。
越往深處去,越是難見密集的沙林,反而在路邊多了不少的石屋石房。其中多是小平房,最高的也隻不過是兩層小樓。或是立於道路兩邊,或是靠沙丘沙峰和沙屏而建。
無論是房屋圍牆房頂和梁柱磚瓦,還是茅房廁所,或是畜圏、雞鴨窩,那都是用石塊堆砌而蓋成的。再加上多年的風吹雨淋,使得這些建築物更加具有滄桑風味;構成了一座獨特的石頭城風光。
當地百姓又在石塊上,以浮雕技術,刻出各式精致的花紋,有奇花異草圖案,也有神獸神鳥圖案,更多的是各種火焰圖紋;為這些看似古樸的石屋,平添幾分色彩。
當地百姓穿梭於各間屋子裏外,忙著自己的事情。或是在門外搭起石台石桌,擺上他們造的火器或是石雕,對來往商旅吆喝叫賣著。
對於這些異域風情,蕭石竹一行人已是見怪不怪了。若不是這幾日行走於祝融國中,此類建築沒少看,此時他們一定會好奇的。
走了一個時辰後,他們來到了盆地中心。
一座高有百丈,周回數十裏,氣勢雄峻的單體巨岩,突兀於盆地之上。它整體看上去形似梯形體一般,四壁是陡峭得接近垂直的岩壁。碩大無比的體積,讓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非常渺小
山腳下,用石頭砌成一座高大的城牆,圍住整塊巨石。每隔五丈,便有一個用石塊搭成的眺望塔。祝融國的光明天火旗幟,插在瞭望塔頂端四方,正隨風而舞。
圍牆之後,那巨岩的陡峭四壁上,各修有一條長長的筆直階梯,從石腳直達石頂。寬約三丈的階梯,每隔一丈左右距離,階梯兩邊就有一座麵朝階梯內,相對而立的雕塑。
或是展翅朱雀,或是舉刀武士和外形似尖頂屋,四角排簷的石燈柱。燈柱的上部的燈屋四壁上,都鏤成“火”字形窗孔。
不管蕭石竹怎麼看,都覺得這巨岩像極了瑪雅金字塔。
平坦的巨岩頂部,有著不少打磨光滑的大型石頭堆砌亭台樓閣間,矗立著許多巍峨的金字塔式的塔型建築;形製幾乎相同,皆是三層高塔。基底為八邊形,一層呈八邊形,二層呈現扁圓形瓜瓣狀,三層則呈圓鼓形,浮雕火人像,頂冠相輪刹,上托葫蘆。造型優美,仰視頗為壯觀。
每座閣樓殿堂的牆壁上,又都刻有朱雀浴火和畢方食焰的圖騰。在陰日的照耀下,閃爍著紅色的幽芒,在空中彙聚凝聚成一個半球體,將岩頂的一切籠罩其中。